法理學作者: 陳清秀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元照出版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20/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800元
ISBN:9789575114381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基礎法學-法理學
規格:平裝 / 752頁 / 17 x 23 x 3.4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出版地: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法政類> 法律> 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是將法理學的各項重要問題,作一系統化的分析介紹,內容包括法律一般理論、自然法思想、利益法學理論、價值法學理論、法教義學、事物本質與法的價值理念等法律哲學思想,以及法條理論、法律事實、法律解釋、法律漏洞補充方法、法律概念與法的體系理論等法學方法論。
.主要參酌引進德國、日本學說理論,並以實務見解為案例教材。
.本書可供大學教科書使用,也可供研究法律者參考。
.如能熟讀本書,應可具備法理學的基礎知識,而具有宏觀處理法律問題之基本素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清秀
現 職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
交通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勞動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法務部行政程序法研修小組委員
科技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學 歷
台灣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日本東京大學及名古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經 歷
司法院專業法官證明書審查委員(稅務類)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財政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稅法講座
法務部行政罰法諮詢小組委員
法官學院及司法人員研習所租稅法講座
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
社團法人台灣行政法學會理事
植根法律事務所律師、合夥律師
目錄
第三版序
自 序
第一編
第一章 法理學之意義及其任務/3
第二章 法的概念、機能與法源/15
第三章 法的效力/35
第四章 自然法學理論/43
第五章 事物之本質(事物的道理)/75
第六章 法之理念之一:正義/97
第七章 法之理念之二:合目的性/147
第八章 法之理念之三:法安定性原則/175
第九章 利益法學理論/187
第十章 評價法學(價值法學)理論/215
第十一章 其他各種法學理論
第十二章 法教義學與詮釋學/259
第十三章 法律與道德之關係/277
第十四章 宗教與法律/301
第十五章 市民不服從與抵抗權問題探討/325
第十六章 法律與文化/347
第十七章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357
第十八章 轉型正義/397
第二編
第十九章 法律概念/423
第二十章 法律的適用與法律事實的認定/447
第二十一章 法條的理論/491
第二十二章 法律的解釋與憲法解釋/525
第二十三章 法律的漏洞補充/565
第二十四章 法的體系/603
第二十五章 比較法之功能及其研究方法/629
第二十六章 稅法的融合理論──法理學理論在稅法上之運用/659
第二十七章 法學文章與法律意見書的寫作方法論簡介/699
參考文獻/ 705
收回
序
第三版序
法理學是探討法律的基礎道理之學問,有關法的道理以及研究方法論,古往今來百家爭鳴,莫衷一是,故常令人仰之彌高,鑽之彌深,讓人望而卻步。但條條道路通羅馬,人世間道理經常殊途而同歸,古人云:「道生法」,法出於義,義出於理,理出於道。故道生理,理生義,義生法,法應以道理或義理為正當性基礎,法應具有「公正性」與「合理性」,亦即應符合人類本性以及事物本質之「道理」。
按「真理」沒有「新、舊」之別,思想理論有「正邪、善惡」之分。以前研究法律,總認為最新學說一定最好,因此趕著流行,掌握最新學說為榮。但在研究法理學時卻發現,人類智慧早在幾千年前已經成熟,古聖先賢的智慧經常超越時空,比現代人更有智慧。儒釋道的思想,即是最佳典範。因此古典學說掌握自然法思想,可謂「道法自然」。現在各家學說呈現百家爭鳴,紛紛「創新理論」,但也不少常偏離自然法思想者,反而誤入歧途,捨本逐末,未見真理。因此不宜過度以追求新知理論為本。否則反而進入迷宮,迷失方向,無法通達天理之路。
如果我們能透過體系化與系統化研究法理學,並熟悉各大門派理論之精華及優缺點,即可尋找出共通之法則規律,所謂「道通為一」、「吾道一以貫之」,對於各家學說融會貫通,即可發現「通情達理」的「自然法思想」,傳達表現出天地人間之「正理」與「正法」,才是研究法理學的光明康莊大道,是邁向「天人合一」之學術思想。
本書嘗試對於古往今來東西方哲學家以及法哲學家的思想觀念,與法理學之研究具有關聯性,而值得我們學習參考的,均儘量搜集納入,期盼本書能夠集合各家之智慧精華,而呈現綜合統一整體法理學之智慧,作為研究法理學之入門書籍。但因作者所學有限以及時間上限制,仍有許多有智慧的名著未能參考,留待日後補充。
本書第三版能夠順利出版,應感謝家人支持與鼓勵作者專心學術工作,也感謝東吳大學博士班同學陳旺聖君以及碩士班同學廖瑜玲、林韋廷及黃于軒三位助理,協助蒐集資料與校對,也特別感謝元照 出版公司編輯同仁協助編輯與校對。
本書仍有許多缺漏不足之處,留待將來繼續補充。並請各方賢達惠予指正為荷。
陳清秀謹誌
於台北王道法學書房
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