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我多麼想放棄我的生活/但你說要放棄生活/我要先有生活 潘柏霖的第八本詩集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我喜歡我自己
作者: 潘柏霖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潘柏霖
出版日期:2022/12/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777元
ISBN:9786260105099
規格:精裝 / 144頁 / 14.8 x 21 x 2.0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詩> 華文現代詩
內容簡介
我多麼想放棄我的生活/但你說要放棄生活/我要先有生活
潘柏霖的第八本詩集
裸背線裝綠邊/床單鬼魂書衣與純黑幽靈內封
你也擅長表達厭惡的情緒,而不知道怎麼喜歡別人,也不知道怎樣喜歡自己嗎?
也是原本喜歡的東西,大家都喜歡,就開始討厭了嗎?看著那些和你相似的人,活得好像比自己輕鬆一些,就想要尖叫。
憤怒,什麼時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
我們什麼時候變成這麼擅長挑出自己厭惡的東西,而對著喜歡的東西啞口無言?
或許稱讚、喜歡會如此困難,是因為這世界太糟糕了,美好的冰河終究溶解,批判不好的風景相對容易,對任何事情憤怒,比擁抱自己的黑暗簡單——你有多久沒有看著自己,儘管看到不順眼的地方,還是告訴自己,我是被愛的?
多希望我可以寫一本詩集,讓我從此斷絕憤怒、痛苦,不再把世界發生的爛事,當成自己的錯誤——《我喜歡我自己》是這樣的一本詩集嗎?我不知道。但或許這本詩集可以作為一個開端。
停止再把世界的災難,當成自己的責任,不要再每天發明一百種嶄新的理由討厭自己。開始接受自己很糟糕的一面,也接受自己很好的一面。不再把所有事情當成有你沒我的戰爭,承認你可以是你,我也可以是我。
或許這本詩集可以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存在,不用依靠討厭他人,討厭自己來實踐。
或許這本詩集可以讓大家開始更願意說出:「我喜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柏霖
寫詩寫小說,和其他東西。
曾自費出版詩集《1993》、《1993》增訂版、《恐懼先生》、《1993》三版、《人工擁抱》、《恐懼先生》增訂版。
啟明出版詩集《我討厭我自己》。
尖端出版小說《少年粉紅》、《藍色是骨頭的顏色》、《不穿紅裙的男孩》。
目錄
〈我喜歡過連你自己都不喜歡的你〉
〈你要不要接受我的交友申請〉
〈我只想為了你傷心〉
〈我不會傷害你,請你也不要傷害我〉
〈男孩就只是男孩〉
〈你沒有來看我的限時動態〉
〈多不想告訴你我們的相遇只是為了分離〉
〈我害怕我們都沒學會好好和別人告別〉
〈如果沒有遇到你那就好了〉
〈我不知道怎樣的痛苦算是痛苦〉
〈我不過是想要被你擁抱〉
〈我真的沒有辦法跟你解釋我的悲傷〉
〈我害怕我會因為我的悲傷被大家鼓勵〉
〈我現在很難過,但不用擔心我〉
〈今天我會成為比昨天更好的人〉
〈我只是真的從沒打算活到現在〉
〈關於憂鬱我無法回答你〉
〈我死的時候你不要來看我〉
〈我討厭你現在比較快樂〉
〈你還好嗎,我很不好哦〉
〈我真的很努力了〉
〈我現在很可愛了〉
〈我希望你找到很好,但沒有比我好的人〉
〈我需要有個跟我一模一樣的人來替我決定我的生活〉
〈醒醒,不會有人救你〉
〈你只有這個人生〉
〈去你的正常世界〉
〈多希望你記得我曾經為了你那麼想成為別人〉
〈如果是你的話我或許可以喜歡這個生活〉
〈希望你偶爾善良〉
〈我不能繼續那麼討厭自己〉
〈我現在真的要和你解釋我的悲傷〉
〈我只好把你沒有的部分一起活下來了〉
〈人工擁抱說明書:生活小偏方〉
〈我還在你的摯友名單裡頭〉
〈我還在做那場夢,夢裡他還愛我〉
〈把眼睛閉起來不代表怪物已經離開〉
〈終於要忘記你了你幹嘛回來找我〉
〈我真的好累了〉
〈你怎麼樣都是被愛的〉
〈我們都有很多問題〉
〈我不想努力了,請你抱緊我〉
〈我不知道我在不在〉
〈我想試著喜歡自己〉
〈告訴你一件我喜歡的事情〉
〈或許我是我親手打造的惡魔〉
〈我多麼想放棄我的生活〉
〈壞掉人生的臨時配方〉
〈現在有人問「你還好嗎」我都說沒有很好〉
〈我要喜歡我自己〉
〈我是被愛的〉
後記一:沒有門的房間
後記二:我每天都在等待天上掉下一顆石頭把我毀掉
後記三:邏輯無法讓你不悲傷,你才可以
收回
序
邏輯無法讓你不悲傷,你才可以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大多數的寫作是為了不要感受痛苦。
有個不精準的小嘗試,當你快樂你會馬上寫下來嗎?還是你會至少多一點時間,沉浸在那個快樂裡頭?當你在海裡,太陽炙熱,你感覺到冰涼的海水拍來,你喜歡的人就在前面回頭看你,對你露出微笑,那是你們第一次去看海。你會想要馬上寫下來嗎?還是你會想要多感受一些。
但如果那個人不愛你呢——如果你知道那個人,就是不愛你呢?你在當下看到那個畫面時,你看到他回頭過來了,你會想沉浸在那個感受裡嗎?還是你體內有那麼多螞蟻在爬,你想把牠們全趕出來,你想在社群網站上面寫個意義不明的短文,你想馬上記錄下這個感受。你想記錄下來,你想代謝掉,你想要用文字,來理解你的感受,來阻止這種體內的崩壞繼續發生。文字是哭不出來的時候在用的,文字是眼淚。
為什麼寫看起來悲傷的東西——不是因為這就是悲傷,我認為這是一種抵抗。試圖去理解自己的那些痛苦體驗,透過創作轉化那些體驗,讓文字替自己哭,而自己的眼淚才有可能停下來。這是為了要讓自己不要繼續感受那樣強烈的痛苦,當下的痛苦永遠需要你不斷回憶,才能減弱它的力道。回憶是感受的削刀,你愈回憶,你就削掉愈多,它對你的傷害就愈小。回顧創傷,梳理並且寫下來,這並不是一種沉溺悲傷,泛感傷書寫。這是直面悲傷。是直面生活中所有的苦痛,並且試圖用創作對它們說:這裡你不能通過。
當想法化成文字,幾乎是最末端的邏輯化結果了,已經不是感受。作為創作者,以文字創作為主的創作者,是很難說自己正在感受自己文字的。不論你是寫什麼(詩、散文、小說)——在創作過程中你很難去「感受」你的文字,比較多的幾乎都會是你在「理解」自己為什麼當初會有那樣的感受。你在翻譯自己的經驗變成創作,至少就作者而言。對讀者來說,當然文字作品就是要讓他們感受什麼的。
我覺得大多數作品之所以讀者看起來會多數都是比較悲傷,不見得代表作者本人正處在痛苦裡頭,我一直都認為那是對創作的誤解。我認為比較有可能的是,創作(文字)就是邏輯化思考的結果,創作的過程很接近去更認識一件事情,更認識一種想法——更認識自己,如果真要那麼俗爛地講。太深刻的認識本身就是荒涼的,就算是快樂的事情,也像是在乾燥的土地上開出的唯一一朵花,當然花很美,但乾裂的土地還是荒蕪。
這裡已經岔題,且有太過專斷的風險,對於解讀這本詩集也沒有幫助。以兩個小點,作為讀詩課堂總結——首先是,寫作是為了不讓自己感受痛苦,精確地說,是因為創作是邏輯化的過程,你是在邏輯化你的痛苦,讓你自己更好消化理解所發生在你身上的災難。這不是感受痛苦,這其實就是不要感受痛苦。第二點,即便書寫出來的作品是悲傷的,不代表創作者本身就是悲傷的,有很多時候,至少我樂觀希望,是創作者成功讓悲傷繞道而行,而自己就此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