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梵谷最後的親筆信作者: 蔡秉叡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出版社:華滋出版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5/06/25語言:繁體中文定價:480元
ISBN:9789865767631叢書系列:藝術館What‘s Art規格:平裝 / 440頁 / 16.5 x 2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文森‧梵谷在奧維麥田因瘋狂而舉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沒人知道這個藝術史上最大的號外,百餘年後竟然變成了一場難解的謎題……
「文森.梵谷是為了逃避懷才不遇的痛苦而選擇了死亡,或是因發病而精神崩潰導致死亡……」,1914年,梵谷家族遺孀喬安娜出版《梵谷書信全集》,為梵谷自殺的原因蓋棺論定。
直到百餘年後,有人揭開梵谷最後幾封親筆信── 追查梵谷的人生、內心糾葛與畫作的線索,他的死亡,早已經過重重加密……
【梵谷死亡疑點】
目擊者證實,奧維農田裡既沒有留下血跡,又找不到兇器。金錢狀況並不寬裕的梵谷,用來自殺的槍從何而來?還有許多人見證到的,嘉舍醫生的怪異行徑……
更詭譎的是,梵谷在奧維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提到的「福音信」,在他死後消失無蹤。為何人們傳說梵谷最後的畫作是《麥田群鴉》而不是兩幅同樣被提及的《杜比尼花園》?沾滿梵谷的血,靜置在口袋中未寄出的信件,是不是隱藏著什麼秘密……
【一本不單純的梵谷傳記】
以嚴謹的歷史考證,我們將跟隨作者一路走到梵谷死去的那一天,追查所有與死亡有關的蛛絲馬跡:他同名同姓的兄長的墳,他的信仰,他在事業、感情上的挫折,交友關係,還有他每一幅創作背後的心境──那永恆燃燒的狂熱之愛。
當我們攤開梵谷最後的親筆信,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一個可能性……
本書特色
.追查梵谷自殺的真相
.大量引用梵谷書信原文,洞悉梵谷人生不同階段內心的深層思緒與人生態度
.嚴謹的歷史考證,參考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成果,呈現最清晰的梵谷生平故事與畫作賞析
.卷末整理梵谷至今的藝術地位與潮流,並附上梵谷生平與中西藝術史對照年表
.藝術研究者,故事愛好者,絕不願意錯過的精采傳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秉叡
現任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以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講師、曾任教於文藻外語大學、私立育英醫專等校。
主要研究方向與授課領域為「明清史」、「世界文化遺產」、「西洋藝術文化史」與「中外歷史人物評介」等專題課程。是目前南部各大專院校廣受學生、民眾歡迎與好評的青年學者。近來屢應邀至各機關、學校與圖書館舉辦文化講座課程。 目錄
序序 章
第一章 徬徨少年時 第一節 滋潤偉大心靈的國度-荷蘭 第二節 梵谷家族 第三節 苦澀的青春 第四節 礦坑裡的耶穌
第二章 為了藝術為了愛 第一節 艾田的單戀 第二節 海牙的伴侶 第三節 努能歲月
第三章 流動的饗宴-巴黎 第一節 印象派藝術 第二節 豁然開朗 第三節 高更與浮世繪
第四章 燃燒的星空 第一節 阿爾 第二節 電流般的激盪 第三節 聖雷米
第五章 最後的奧維 第一節 麥田 第二節 杜比尼的花園
第六章 永恆的向日葵 第一節 此前此後 第二節 梵谷藝術殿堂 第三節 回首梵谷
附錄1:梵谷年表收回 序
出版序
今年,梵谷162歲,也是他逝世125週年。梵谷,一個滿懷藝術夢想,卻無法完美圓夢的藝術家,他只活了37年。
125年前當他舉槍自盡時,他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雖然直到現在這仍是個謎。我們一直以來熟悉的梵谷,果真如歷史檔案中那般狂顛?在我尚未遇見蔡秉叡老師之前,我曾經懷疑過一次,那一年我出版了《梵谷檔案》中文繁體字版,想從作者的足跡中尋找一個不同的答案。
「文森.梵谷是為了逃避懷才不遇的痛苦而選擇了死亡,或是因發病而精神崩潰導致死亡……」,1914年,梵谷家族遺孀喬安娜出版的《梵谷書信全集》,為梵谷自殺的原因做了蓋棺論定。於是在大部分人心目中梵谷被貼上了:精神分裂、個性暴躁、憂鬱躁鬱,甚至是個激進同性戀者的標籤。
一百多年來,總是有人問:這位一直想要成為專職神父、自律嚴謹、被當代許多畫家們推崇為「人格高尚」的藝術家,後人對他的評論怎麼會有如此大的翻轉。文森‧梵谷在奧維麥田因瘋狂而舉槍結束自己生命,成了一個去不掉的烙印,沒人知道這個藝術史上最大的號外,百餘年後的今天,依然是個難解的謎,亦或許他的死亡,早已經過重重加密……。
有目擊者證實,奧維農田裡既沒有留下血跡,也找不到兇器。金錢狀況並不寬裕的梵谷,用來自殺的槍究竟從何而來?嘉舍醫生在梵谷死後的怪異行徑,該如何解釋……,疑點重重的死亡之謎,愈深入探究,就愈讓人生疑。梵谷在奧維寫給哥哥西奧的信中曾提到的「福音信」,在他死後經過整理的書信集裡消失無蹤;傳說中梵谷最後的畫作是《麥田群鴉》,而不是另外兩幅同樣被提及的《杜比尼花園》;沾滿著梵谷的血,靜置在他口袋中尚未寄出的信件,是不是隱藏著其他的秘密?
蔡秉叡老師的這本《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梵谷最後的親筆信》,絕不只是一本單純的梵谷傳記。他以嚴謹的歷史考證作為支點,在漫長的五年裡,不斷翻閱中外梵谷傳記、書信、研究資料……,為我們梳理出所有與梵谷死亡有關的蛛絲馬跡,以及那永恆燃燒著的對藝術無比狂熱之愛。
衷心期待從今以後,當我們懷著熱切的眼睛欣賞梵谷的畫作時,不再只是感嘆著他的早夭,不會再出現血淋淋的舉槍畫面,而是真真實實看見梵谷對藝術懷抱宛若宗教情懷的聖潔之心,與無比崇高的繪畫熱情。
華滋出版 總編輯許汝紘 2015.03.24
作者序
文森.梵谷,在今天已是世上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即使是不懂藝術史或藝術領域的門外漢,絕對都聽過這個響噹噹的大名。梵谷此生何其不幸,卻又何其幸也!幸運的是,儘管此生坎坷乖蹇,他絕對是世界的藝術史上,受到的關注與研究最為豐富的一位(很有可能還遠超過達文西和畢卡索),與梵谷相關的書籍、畫冊、裝飾品或影音作品琳瑯滿目,絕對是其他藝術家們望塵莫及的。史上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他擁有如此完善的傳記,保留如此多的書信研究資料給予後世,最重要的是,他留給後世的真情感動,絕對是一股連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永恆力量。
記得每每在學校向學生們介紹梵谷藝術與梵谷坎坷一生的傳奇故事時,總是賺人熱淚,引發眾人無數的感慨與唏噓。我慢慢發現,同學們在聽過梵谷故事之後,性格或想法有了更正向的改變,他們能夠更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學習方向,也因梵谷乖蹇的人生際遇而使得自己在遭遇挫折時能夠勇於正視失敗,改進自身的錯誤。更難得的,同學們也被梵谷那份對社會有愛、對弱勢關懷的宗教情懷給打動,在人格塑造與陶冶上也希望自己如同梵谷,成為一位傳遞著人間溫情的奉獻者。於是,令我不禁想到,如果能夠將我們在課堂上使大家感動勵志的故事透過書本傳播出去,我是不是也能為這個社會多盡一份散播愛與希望的正向力量呢?
話說回來,坊間關於梵谷藝術或傳記類的叢書、套書汗牛充棟,是否還有再寫的必要?是的,以一位歷史學背景訓練出身的我而言,我相信歷史人物在每個時代永遠有依研究角度的不同、新史料的出現、新史觀的運用乃至新的研究方法,皆有重新研究詮釋的必要。這也是今日我們仍可在坊間見到如此多關於秦皇漢武、康熙乾隆、慈禧、蔣介石……等琳瑯滿目的傳記叢書不斷推陳出新的重要原因。
研究梵谷,一百多年來已有太多國內外藝術史家、心理學家、美學家對他發表過種種的專書論文,於是我試著問自己,我還能再寫些什麼?從1872年到1890年,梵谷寫過不只900封信,這當中有些寫給親愛的弟弟西奧,有些寫給了友人高更、貝爾納,其中有些信件長達4、5千字,除了令人不得不佩服梵谷的毅力與沉著外,也為後世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藝術史上最詳盡的個人史料寶庫。於是透過他短暫卻又豐富的作品和書信史料,我想除了他在藝術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之外,我們還能更深入地了解,梵谷的家庭狀況對他的人格發展影響?他的幾次無結果戀愛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有什麼衝擊和反應?除了他與高更的同居、切磋乃至爆發衝突為人熟知之外,他與其他藝術界的大師們有何交流與影響?梵谷畢生真的只賣過一幅畫嗎?他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當然還有百年來為眾人紛爭不休的梵谷的割耳之謎、自殺之謎是否有其他新的解釋?
於是我決定這回要寫的梵谷傳記,除了有別於傳統純粹藝術作品介紹的寫法之外,首先我要將近年來坊間各專家學者所撰寫梵谷的專書與期刊研究成果,做出完整的統合介紹,以方便讀者朋友們對梵谷的生涯與藝術成就,有更清楚、全面的了解。其次,本書將透過大量梵谷的書信內容,來剖析他的內心思想與外在行為模式,相信對讀者朋友親近他的藝術表現方法,將更有助益。為此,我利用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將梵谷當年的書信拜讀細究,甚至也翻閱詳查過原文內容加以佐證,只為了向大眾呈現一個更真實、具體的梵谷形象。希望透過本書,能使梵谷堅強不屈、憐憫奉獻的人道精神,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也能夠以愛的力量散播出去。
儘管我將本書定義為人文藝術科普讀物,但仍在書中附加許多註解與相關史料引文初處,相信對想要進一步了解梵谷或閱讀更多參考資料的朋友們會有更多助益。在此約略對本書的凡例做一簡單說明。書中的原文人名、地名,我盡量採用台灣傳統較為常見使用的譯名,並會在首次提到時以括號附上英文名稱,以供讀者參考。其次,在中文版本的梵谷書信引用方面,我也會在註釋出處中附上英文版的信件編號,也提供給將來有興趣一讀英文版本朋友們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