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西蒙.帕克《遇見都市:理論與實踐》群學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遇見都市:理論與實踐
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Encountering the City
作者: 西蒙.帕克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Simon Parker
譯者: 國立編譯館,王志弘,徐苔玲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07/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8298279
叢書系列:SCS空間與都市研究譯叢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內容簡介
本書首重理論與經驗的交融,為你解開都市為何主宰了21世紀社會、經濟與文化之發展的謎團。作者以都市理論皆會碰觸的四種都市經驗(文化、消費、衝突和社區)為剖面,以歷史為縱軸,縷析從古典到當代都市理論繁花似錦的各種流派與實踐主張,以供讀者發展全景式的理論觸覺,並於每張最後對讀者提出反思的問題。所附延伸閱讀則頗為豐饒,讓讀者以本書為出發點,進一步可以深探理論堂奧與經驗的肌理。
作者簡介
西蒙.帕克(Simon Parker)英國約克大學政治學講師。
譯者簡介
王志弘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近期譯有《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現代地理思想》、《人文地理概論》、《流動、空間與社會》、《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等書。
徐苔玲
東華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柯司特對話錄》、《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現專事翻譯。
目錄
誌謝
01遇見都市
都市理論為何重要?
都市理論的發展
本書架構
02都市理論的基礎:韋伯、齊美爾、班雅明與列斐伏爾
導言
韋伯:歷史中的城市
齊美爾:都會文化
班雅明:註解的城市
列斐伏爾:城市的生產
結論
延伸閱讀
03城市描述:古典都市研究的社會改革與經驗傳統
罪惡之城:以都市調查從事社會改革
都市研究與芝加哥社會學派
04烏托邦願景:從花園城市到新都市主義
規劃烏托邦:羅斯金、霍華德與優恩的公民復興運動
花園城市運動
不甘願的現代主義:規劃美國夢
功能城市
新都市主義
05郊區與族裔聚居區之間:都市研究與二次大戰後英美的社區追尋
尋找傳統社區
人民之城:雅克布斯與密集都會的案例
蔓延的社會學:郊區、新鎮與邊緣城市
新社區研究:社會資本與市民培力
兩極化城市:縉紳化與族裔聚居化
住在族裔聚居區:美國的種族化城市
全球化族裔聚居區
延伸閱讀 ?英國和歐洲經驗
06都市財富:認識資本主義城市
恩格斯與馬克思著作中的資本主義城市
黃金之路:都市空間的商品化
資本主義城市與全球化
07爭議的城市:政治、人民與權力
都市政治與都市治理的研究取向
在地與全球:都市統治的尺度重設
由下而上的權力?都市社會運動的變化面貌
結論:都市政治理論與都市理論
08四處碰壁:都市世界裡的文化、再現與差異 <{>導言
都市文化
城市裡的性:都市經驗裡的性別與性慾特質
異質地方或冒泡的汽鍋?現代都會裡的文化與族裔認同
城市是文本:解讀都市狀況
混種、虛擬與後都會
09安放城市的位置:都市未來與都市理論的未來
赫爾辛基之東、聖地牙哥以南:大多數的都市世界
資訊化城市:連結虛擬與物質都市世界
城市的新生態學:可持續性與都市未來
經驗教導了理論:從芝加哥到洛杉磯到歸零地
城市宣言
結論:都市經驗與都市理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