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攝影展現每個人的觀點,也是對外發聲的管道。希望本書讀者在磨練基礎技術能力的同時,也能探究影像的真實本質。每個人都能成為創作者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好攝影
詳細資料
ISBN:9789571193489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攝影> 攝影理論 作者: 林俊吉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7/12/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攝影展現每個人的觀點,也是對外發聲的管道。希望本書讀者在磨練基礎技術能力的同時,也能探究影像的真實本質。每個人都能成為創作者,而不只是拍照者。
本書是由臺北藝術大學「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的兩門線上課程,「攝影—影像造形與敘事」及「攝影與行動」所發展而成。前部是攝影技術入門, 共分成「相機」、「光圈」、「景深」、「快門速度」、「測光與採光」、「影像語言」六個部分,不分相機的廠牌及規格,介紹攝影的原理,初學者參考這本書之後,應該會對攝影有基本的認識。最終章加入進階的攝影美學,即藝術創作上可能的表現方式,收錄臺北藝術大學七位教師的攝影作品與創作理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俊吉
生於臺中市,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德國國立卡斯魯造形藝術學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Karlsruhe)媒體藝術系,攝影指導教授分別是陳傳興、杜賽道夫攝影學派托馬斯??史特魯斯(Thomas Struth)。
高中時期開始拍照,進入大學後正式學習攝影技術與圖像詮釋方法,直到歐洲求學,才算完整認識攝影發展的脈絡與相承,前後受到符號隱喻與客觀紀實的影像思考訓練。
作者曾利用靜態、動態影像與身體行為等跨域型態的表現,探討影像媒體生成的原始本質,在以影像為主要訊息傳達的時代,思考影像如何超越產生它的現實主體而成為存在認知的來源,一直是作者最深感興趣的課題。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 1 相機 相機的種類 相機的構造 底片
Chapter 2 光圈 控制曝光的三種方法(曝光三要素) 曝光三要素之一:光圈 景深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之一:光圈 三種測定景深的方法 光圈與快門速度的關係 使用大光圈的時機 使用小光圈的時機 光圈優先(A)、(Av) 光圈優先的使用時機 曝光補償
Chapter 3 景深 鏡頭 鏡頭的構造 底片與感光元件 焦距 標準鏡頭為何標準?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之二: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與景深尺 各種焦距鏡頭使用的場合 鏡頭焦距與畫面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之三:拍攝距離 鏡頭的景深尺 超焦距 對焦方法
Chapter 4 快門速度 曝光三要素之二:快門速度 相機內部構造 快速攝影 連續攝影 慢速攝影 縮時攝影 穩定手握相機的方法 快門優先(Tv)、(S) EV 值 關於曝光補償 P 模式 長時間曝光搭配的器材 追蹤攝影 變焦曝光攝影 ND 減光鏡 夜間攝影
Chapter 5 測光與採光 曝光三要素之三:ISO 感光值 ISO 值對光圈與速度的影響 ISO 值對影像的影響 測光 測光方法 外用型測光錶 反射式與入射式測光 傳統相機中央重點測光 數位相機的三種測光方法 測光位置影響曝光值 灰卡的使用 光線的種類 白平衡 相機白平衡設定 調動白平衡所產生的結果 人工光源—閃光燈
Chapter 6 影像語言 構圖 色彩 色彩三要素 配色的原則 Photoshop 的色彩標示 拍攝主題 善用環境 關於行動攝影 特殊攝影 底片的效果 蒙太奇與修圖後製 後製
Chapter 7 數位技術與詮釋 王俊傑 朱祈安 李啟源 袁廣鳴 張正仁 陳敬寶 楊宗穎
結語 參考書目 看更多 序
序
好的攝影 好的技術 好的照片
這本「好攝影」,是透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的兩門線上課程「攝影—影像造形與敘事」及「攝影與行動」內容所發展而成,是一本搭配線上教學影片,並總覽影片內容的書籍。 當初會參加這個課程計畫,是因為暸解到數位媒體配合著網路發展,能產生強大的傳播力量,便在本校推動初期加入此計畫,心想可以把課堂上的授課內容,落實成為文字,寫成腳本,拍成影片,將課程分享給對攝影有興趣,卻沒有機會完整學習的人士;另外,則希望把多年來的攝影技術心得做一次總整理,於是利用這個機會把願望實現出來。畢竟,這對曾經歷過攝影傳統與數位、創作與教學的我來說,是適合的工作。
無可諱言,這原本是一本關於技術介紹的參考書,但我們還是在技術說明之後的最終章,加入進階的攝影美學,尤其是藝術創作上可能的表現方式,所以在臺北藝術大學優秀的教師群裡,邀集了王俊傑、朱祈安、李啟源、袁廣鳴、陳敬寶、張正仁、楊宗穎這幾位老師,將他們的攝影作品與創作理念,彙整在最後的第七章。我們對本書的想法是,讀者在磨練基礎技術能力的同時,也能探究影像的真實本質。 最後,仍需感謝本校前教務長劉錫權先生、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前、後三位主任:盧文雅女士、江明親女士,還有陳俊文先生對本計畫的敦促,以及協助成就這兩門課程拍攝與本書撰寫的所有工作人員:張紋禎、劉陳旅維、鄧宇廷、陳儀婷、郭馨予、金仲華,及朱祈安老師的校閱與參與授課、游巧雯對本書的校對與潤飾,還有曾經支援過這門課程的學生們,在這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各位都在工作的過程中帶來無比的歡樂,在此致上謝意。 看更多
內容連載
一般攝影使用的灰卡是一張厚紙板,顧名思義是一面灰色的卡,而另外一面則是白色的。灰卡是作為測光的用途,只要將灰卡放在被攝物前面,將相機鏡頭對準灰卡,使灰卡蓋滿畫面再測光,它就可以給出正確的曝光值。 為什麼是灰色的呢?現在做個實驗。假設要拍攝一個物體,拿一張黑紙來做測光,測光正確之後,把黑紙移開,這時候拍出來的照片會曝光過度,以這兩張圖為例,左邊事先使用黑卡測光,得到的曝光值是光圈2.8,速度1/10秒,右邊是移開黑卡後,拍攝得到的結果是曝光過度。 若拿一張白紙來做測光,測光正確之後,把白紙移開,這時候拍攝的照片則會曝光不足,現在各位所看到的這兩張圖,左邊事先使用白卡測光,得到的曝光值是光圈2.8,速度1/125秒,右邊是移開白卡後,拍攝得到的結果是曝光不足。 請測試看看,這時候就會了解,為何測光要使用灰卡了。若將灰階從全白到全黑(或者是說亮度反射率)分成0%∼100%,這張灰卡則位在18%。可以參考一下,在色彩學理論上的範例,所謂的「明度階」,也是將灰階從全白到全黑分成11階。 灰卡能代替眼睛將眼花撩亂的反射光源、色彩以及明度簡化,並以18%的灰階做基準,拍出有明暗層次的照片。而灰卡適用於反射式測光錶(例如相機)。 光線的種類 環境光 這是一個超商的店面, 仔細觀察, 便利超商的光線都是日光燈頂光,天花板及牆面幾乎都是白色的。這些白色天花板及牆面,降低了空間的個性,配合大量的日光燈,營造漫射的平均光,目的是凸顯架上的商品外包裝特色,以吸引顧客的目光。想想看,若便利超商空間使用五顏六色的色彩,再使用點狀光源,造成架上商品大量的陰影面,會不會搶了商品的風采呢? 超商的平均光偏藍,色溫較高,而照片中的人物站在這個環境中,也如現場的商品一樣,平均光能造成的陰影部分很少,人物也就無法透過光線而被賦予真正的個性。 再來看一張有趣的範例,照片中的主光源看似是位在主角後方,是一盞逆向鏡頭的投光燈,但真正照射在主角臉上的卻是鏡頭左邊的光因此造成臉部右邊的陰影。所以,這張照片的光源有兩個,一個是主角後方的黃色投光燈,色溫較低。另一個是照射在主角臉部的藍色漫射光,色溫相對較高。這張照片聰明的利用兩種光源,來營造主角的個性與內心比起第一張照片來得有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