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何謂幸福的地方?應該是指「年長者可以展露笑臉的地方」吧。三十年來我持續在瀨戶內地區推行藝術活動,就是以此為目標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從直島啟航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藝術活化地方 直島から瀬戸内国際芸術祭へ─美術が地域を変えた 作者: 福武總一郎, 北川富朗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譯者: 張玲玲 出版社:遠流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7/09/2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573280743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決定本! 福武總一郎+北川富朗 透過藝術力量再造島嶼復興
公益資本家的真情告白 首度公開從倍樂生直島藝術基地到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永續經營理念 何謂幸福的地方?應該是指「年長者可以展露笑臉的地方」吧。三十年來我持續在瀨戶內地區推行藝術活動,就是以此為目標。――福武總一郎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製作總監
國際策展人的浪漫革命 從瀨戶內到亞洲及全世界的藝術活化地域復興運動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就像化學變化般呈現各種轉變和擴散。我想,藝術之於現今這個時代,其真正的意義是「文化」,而且讓現況變得更好。――北川富朗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藝術總監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海洋的藝術節。這個世界規模最大且引起全球矚目的國際藝術祭,以「大海復權」主題展開,最初的起點,為30年前開始發展的直島藝術基地。
福武總一郎開發直島藝術基地,是希望以藝術力量帶來「美好生活」。當他遇見「希望讓老人家重拾笑容」而在越後妻有這個人口流失的鄉里舉辦大地藝術祭的北川富朗時,產生了舉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想法。
除了直島藝術基地,香川縣公部門、周邊城鎮還有許多國家的藝術家也加入藝術祭的行列,讓瀨戶內海島嶼成為亞洲藝術平台及交流的場域。藝術祭不只為島上帶來觀光人潮,島上的移居者增加、小學廢校重新開放,這些經濟效益以外的奇跡,讓地區活化復甦。
收錄直島藝術基地開發始末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籌備經過,以及北川富朗第一手的現場觀察心得,直接而真誠展現當地島民與藝術家協同合作,以及當地人與觀光客互動的溫暖人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福武總一郎
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製作總監、株式會社倍樂生控股公司最高名譽顧問。1945年出生岡山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系畢業。1973進入福武書店(現今的倍樂生控股公司)工作,1986年任社長,2007年任CEO,2014年至今為集團最高顧問。
1988年發表了直島藝術基地的概念,投身香川縣直島的自然環境復原與藝術發展計畫近30年,2004年在直島開立地中美術館,催生自2010年開始舉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展。曾榮獲直島町名譽市民、日本建築學會文化獎(2010年)、日本建築大獎(2011年)、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2012年)、地方文化功勞者表揚(2013年)等獎項。 北川富朗
國際知名策展人。1946年出生於新潟縣高田市(現上越市),東京藝術大學畢業。現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兩項三年展藝術總監,現任(株)Art Front Gallery代表取締役會長、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理事、女子美術大學等客座教授、財團法人地域活化中心「故鄉Event大獎」評選委員長、國際交流基金地球市民獎評選委員等。
2003年獲法國共和國頒贈藝術文化騎士獎章(Chevalier)及波蘭共和國頒贈文化勳章。2006年度獲得藝術選獎文部省科學大臣獎(藝術振興部門)、2007年度國際交流獎勵賞、文化藝術交流獎。2010年獲得香川縣文化功勞獎。2012年獲得澳洲榮譽勳章。主要著作有《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新思維》(遠流)、《開展地方的美術》(筑摩書房,2015年)等。
◆主要策展 安東尼.高第展(1978-1979) 給孩子的版畫展(1980-1982) 不要字母,國際美術展(1988-1990) 水都大阪(2009年) 水和土的藝術祭(2009) 中房總國際藝術祭市原ART×MIX(2014) 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2017)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2017)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2000~)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展,2010~)
譯者簡介:
張玲玲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赴日本筑波大學攻讀地域研究所,現任格林文化副總編輯。她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圖畫書編輯與作家,雖然年紀不小,但是內心的小孩充滿了好奇與衝勁。 序
前言 二○一六年八月,正值「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第三屆夏季會展期,這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待在瀨戶內,住在高松。
早上七點十五分,我會到高松港大卷伸嗣的兩根柱子前,出席志工團體小蝦隊的朝會,偶爾說一兩句話,平常就只是坐著而已。當然,這時對岸的宇野港也在進行晨間會議,由當地人和白天班的工作人員參加。小蝦隊成員和當天協助活動的志工在這裡集合,因為八點開往的女木島與男木島的交通船、同樣八點開往豐島的小型船,前往直島的、到小豆島土庄的航班都從高松港出發,大家各自搭乘前往目的地的船隻。禮拜六日志工人數較多,將近一百人,他們大多是企業職員和市府員工,平日至少也有四十人。如果報名登記加入小蝦隊的人數過少時,甚至有可能前一天晚上,受理聯絡到深夜。
夏季會從七月十八日開始,大約有一百位小蝦隊成員,幫忙製作各項作品並且參與營運。他們半數來自香港、台灣、中國(主要是上海),我想這個比例跟觀眾的來源差不多。當然也有來自美國、法國、澳洲的志工。從以前就到越後妻有和直島、現任香港演藝學院教師的艾利克斯,把學生組織起來,以便長期參與;曾在日本念大學,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唐•西蒙,則是請了一個多月的假,幫忙以中文、英語對外國來的志工詳細解說工作方式。話說回來,上次擔任小蝦隊宿舍舍監的中道夫婦,這次也志願加入,每天都到辦公室,一字一句的叮囑著,懇切仔細指導新加入的小蝦隊成員生活方式。
七點十五分,人員大致到齊,有時站在前往現場的船上(客滿時,小蝦隊是沒位子坐的),看見拚命學習這天要在現場工作內容的志工們,忍不住向他們低頭致敬。
藝術祭被這樣的人支持著。其中當然少不了各地的島民,精心準備接待的工作,還有因為太開心,以致忘記自己的立場,得意洋洋地對同伴誇耀:「怎樣,不錯吧?」我想,他們比內部安排的更像發言人。
市政府的人為了讓大家看到更多作品(當然套票收入是藝術祭的最大財源),利用棒球場常見的販賣「糖果餅乾」方式,在高松港銷售套票。斡旋企業贊助的人、盡可能配合調動船隻與巴士的人、尋求更多刊登廣告機會的人……像這樣每天至少數百人,整個展期有超過一千人,把活動當成自己的、獨自鎮守的前線,他們用這樣的心情參與活動。我深切希望自己能夠置身其中。
比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早幾年舉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情況也差不多,來自國外的志工當中,有不少人兩邊都有參與。這樣不可思議的活動,是如何懷著長期展望並進行計劃,才會形成現今這樣的情況。我和製作總監福武總一郎大約在七月討論過後,很快地整理出這本書稿(編按,日本版在三個月後出版)。這個盂蘭盆節我剛做完母親的初次盂蘭盆會,並利用三天連假到越後妻有,除了舉辦綠色樹蛙俱樂部(里山散步會)、參與綠蔭影展和戲劇工作坊的對談,還要接待客人參觀,同時還寫下了這篇文章。
之前描述的現場風景,是這本書非常重要的背景。
原本這兩個藝術祭就刻意涵蓋亞洲地區,有許多來自亞洲的藝術家和觀眾參與活動,也有不少人來做行政視察。順帶一提,我在二○一四年出版了關於越後妻有經驗談的《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意思維》(現代企劃室),在台灣由遠流出版公司翻譯出版,中國則由清華大學翻譯出版,還安排了多場參訪。各地演講場次實際加總起來超過五十場(台灣地區光是由市長親邀的場次,十隻手指也數不完)。為了呼應盛情,財團法人福武財團在瀨戶內的小豆島上僅八百位居民的福田村,將亞洲七個國家、地方的美術相關、社區營造相關的組織集合起來,興建福武之家。在越後妻有則有「東亞藝術村」之稱的津南町聚落與其呼應。去年開始,香港有機農業推廣的有志之士,還在十日町市的松代村進行一整年的活動。
另外,從前年開始,來自中國的提案突然爆增,原來基於中國的「美麗農村」政策,各地特別是年輕有為的人,以「藝術•文化」為基礎推行時,會以我的著作當作重要的參考資料。實際上,當我在北京和上海演講時,許多人從遙遠的地方前來,希望和我見面。
世界任何地區,只要有人居住生活,其生活文化便是無可取代的寶物。因此儘管對當地居民而言理所當然、環境又很嚴苛,藝術家仍努力掌握地方特色,成為創作的素材,以便發掘該主題的價值。藝術家具體呈現作品的地方,是在別人的土地上,而且是跟藝術家本身文化迥異的居民所生活的場所,這點產生許多糾葛。可是只要對土地的生活文化抱持敬意,就可以理解創作的意圖吧。或許在藝術家說明的過程中,讓別人認識這個地方也不一定。
再加上作品製作期間,若沒有當地人幫忙提供材料、送茶水飯糰的話,是無法完成的,協同合作於焉成立。此時,作品不再是藝術家一個人的,也是當地所有居民的成果。當地居民可以對觀賞者侃侃而談介紹,那種喜悅與驕傲,或許正是踏出下一步的契機。這樣實際的體驗,帶著真實感受,一點一滴傳遞出去。
還有,藝術作品若無法讓許多人參與,是無法被看見、被感動和傳遞意念的。這時作品就像一個嬰兒,要花錢花時間耐心養育、守護。這些守護者彼此有了牽絆。這便是現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發生的情況。
與別人產生連結,縣跟市、政府與民間,許多迥異的單位共同合作推廣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我注意到這些都是通往跨越國境的協同合作的水路。
上述拉拉雜雜的紀錄,便是本書出版的經緯。這本書甚至可說是因應亞洲各地的要求編輯出版,加入福武先生的想法、我的作法以及實踐的部分。由於還在進行,許多地方無法詳述,不過在瀨戶內發生的每一件作品,不管製作、營運或存續,都必須綜合考量。為了好好執行,我有預感必須成立一個當地官民互相合作、有一貫思想的新企業。
不用說,福武總一郎先生跟我的立場、想法是不一樣的。然而在差異中,不知怎的發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因此本書將和盤托出這些差異。
我跟福武先生是在二○○六年的越後妻有第三屆藝術祭開始合作的,自從那年受他邀請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迄今已過十年。就我個人而言,不論是對先民的思考方式,或是政治、經營的大局觀點,實際上皆向福武先生多所學習。請容我說句冒昧的話,我認為福武先生是我的兄長,亦是值得信賴的摯友。
第一章將詳細闡述福武先生的論點「藝術對抗時代」、「活化既存,無中生有」、「經濟為文化之僕」、「生活在幸福的社區裡」。第二章由本人撰述,除了補述第一章,具體針對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予以說明,還有綜觀包括越後妻有在內對藝術祭的整體看法。這是我對瀨戶內亞洲平台的展望。第三章收集了《四國新聞》從第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結束後,開始連載的「瀨戶內的故事」,並針對地區背景加以解說。第四章則是針對藝術祭的具體發展、現階段課題、展望予以論述,希望大家透過這些,能夠全面瞭解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北川富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