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執著會讓人掉進思考模式的迴圈中,變得退縮、武裝自己或攻擊他人學會放下,才能重新回到平靜自在的原點。小池龍之介以抽絲剝繭的方式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放下執著的練習:「這樣,也很好」的生活方式 こだわらない練習 ——「それ、どうでもいい」という過ごしかた 作者: 小池龍之介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譯者:嚴可婷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7/07/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865824839 叢書系列:Essential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佛道的出發點是讓我們直視:人有多麼自我中心。 執著會讓人掉進思考模式的迴圈中,變得退縮、武裝自己或攻擊他人, 學會放下,才能重新回到平靜自在的原點。
小池龍之介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帶我們省視十八種執著的真相, 從觀念到方法,練習成為柔軟、自在的自己。
‧沒有朋友或戀人,真的不幸嗎? ‧高呼「不公平」的人,真的希望大家平等嗎? ‧「謝謝」裡的真心為什麼不見了? ‧熱戀時的殷勤,為什麼很快消失? ‧不守規矩的人威脅的是社會和諧,還是自己內心的穩定? ‧對優質食物的執著,會顛覆你的世界? ‧讓「老」變痛苦的,是追求年輕的欲望? ‧喪禮是死者的,還是家屬的? ‧我信奉佛教,所以不會傲慢? ‧快樂平靜才應該是人生的常態? ‧趨吉避凶是聰明的做法? ‧同床異「夢」才是真相? ‧不能讓別人失望,結果壓垮自己? ‧目標怎麼訂,才能日起有功,而不是深陷焦慮?
諸如此類的念頭日復一日、此起彼落地入侵我們的大腦,讓人自溺於傲慢或自我打擊中,既無法變得更好,也無法獲致平靜。小池龍之介將各類型執著分門別類,以淺白易懂的語言一一分析的其成因、對我們造成的困擾,以及提出關鍵、中庸的因應之道。
無論什麼樣的執著,都是因為記得過去感到的快樂,基於想要重現那份「快」的欲望而生的念頭罷了。
執著會使喜好與思考受限,形成固定模式,封閉新的可能。
放下執著就沒有敵人,心也會變得柔軟,圓融自在。
讀者好評
★讀完本書,我不會再常說自己「很忙」了。(30幾歲女性) ★我漸漸能分清楚: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40多歲男性) ★自己開始會察覺,這真的有必要嗎?(50幾歲女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一九七八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畢業。
目前擔任月讀寺(位於神奈川縣鎌倉市)住持、正現寺(位於山口縣山口市)住持,並經營個人網站「家出空間」。
在擔任住持與持續修行之餘,也教導一般大眾如何禪坐。
並從事撰稿寫作,作品《不思考的練習》單行本、文庫本合計銷售量突破四十四萬本,並有其他多部著作,包括《不為難自己的練習》、《偽善入門》、《無為生活》(暫譯)、《超譯佛經》等書。家出空間iede.cc/
譯者簡介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誠品書店、遠流出版集團等機構,現從事翻譯。相關譯作包括《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接受自己,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五段修練》、《金錢之外,工作的理由》、《丟掉50個壞習慣,懶熊也能訂做成功新生活!》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放下對「有沒有朋友」的執著 沒有朋友或戀人,真的不幸嗎? 「想拯救朋友或戀人」的心態,隱含著驕傲 意識到「單獨的自己」,讓心靈伸展開來
放下對「開心的事」的執著 超越能力範圍的愛情或行為,一定不會持久 「超出負荷的愛」結束時,過去愛的人將變成敵人 正因為「一期一會」,愛與幸福的感受更深刻
放下對「年輕」的執著 每個人都有「對年輕的執著」 追求年輕的欲望,加深了老化的痛苦 如果只從有限的青春尋求價值,人生並不長久 不畏老化的心,帶來平穩的人生 就算自己短暫的人生結束了,世界也會繼續運轉
放下對「感謝」的執著 喜歡聽到「謝謝」,是因為自己會變得「比別人優越」 「善意」與「感謝」往往無法平衡 希望對方感謝的心 VS. 刻意親切導致幻滅的心 人心有將「罕見」與「值得感謝」畫上等號的習慣 為了不被討厭,於是「感謝」 想讓自己重拾「值得珍惜的價值」,就以「謝謝」拉開距離
放下對「居住場所」的執著 讓住處充滿輕鬆的感覺就很好 為了「一般人都認為好的住處」喪失心靈的平穩 在「快」與「不快」之間,找到保持心靈平靜的場所 讓心卸下執著的「居住方式」
放下對「他人的期待」的執著 當別人對你的期待轉變為輕蔑時 別人不理會自己塑造的形象,引起不快 會被角色束縛,是因為內心有所畏懼 若不自己中止「誤解的齒輪」,運轉將永遠持續
第二篇
放下對「歸屬感」的執著 日本人贏得金牌,「同為日本人的我也是世界第一」的錯覺 「愛國」引發的強大安定感,特別吸引脆弱的心 對於團體的忠誠,在外人眼裡是滑稽的執著
放下對「公平」的執著 當你認為「那傢伙不走正道卻獲得幸福!」的時候,就輸了 希望彼此對等,否則就把勝利者拉下來的「平等精神」 失敗者沒有正視勝利者的努力 不平等不是自己的責任,而是自然的法則 佛陀並不否定世俗的身分秩序 在不均等造成的陰影中,也有善與美的事物
放下對「規則」的執著 「他人不禮貌」威脅的不是社會和諧,而是自己內心的平靜 善意的謊言與惡意的謊言,界限由他人觀感決定? 對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人,說什麼都沒關係嗎? 不是每個人都會跟自己一樣,以相同的距離感遵守規則 規則不是用來要求他人,而是約束自己
放下對「進食」的執著 愉快的飲食方式也會帶來執著 持續呼喊「那種食物有罪!有罪!」的內心法官 把心關在名為健康的牢籠,無異於坐「神經質」的牢 對「正確食物」的執著,會翻覆你的世界? 與逆反理想飲食的「敵人」和解,絕不是背叛 飲食方式不是信仰,若對身體不適合,隨時都可以放棄
放下對「喪葬儀式」的執著 被往生者束縛的現代葬禮 死者沒有死後的生命,遺體也不是死者的所有物 不是所有家屬都能接受,不以儀式送走重要的人 與其執著於「最後的演出」,不如以心意為重要的人送終
放下對「宗教」的執著 日本人與宗教的距離改變了 缺乏自覺是最大的問題,沒有宗教信仰的根源是「『無宗教』教」 宗教之間的磨擦,來自信徒優越感的較量 藉由放下「對教義正確與否」的執著,實踐信仰
第三篇
放下對「快」或「不快」的執著 想將「不快」驅散的,正是已習慣「快」的任性的心 在持續變化的心中,為什麼「快」應該是常態? 心的故鄉是「不快」,所以會感到痛苦 讓心毫不吝惜地放棄「快」,平穩度日的智慧就會產生
放下對「身分」的執著 忘記「自我」,就能自在 與平常不同的環境,能過濾一部分的自我 回歸「本來無一物」的自己
放下對「超自然」的執著 透過原本不相信的占卜,想得知未來 趨「吉」避「凶」的心真的平穩嗎? 追求吉凶會讓心靈變空虛 會受到占卜或徵兆吸引,是因為無法證明 不拘泥於吉凶的心,會將你從超自然中解放
放下對「性幻想」的執著 無法支配現實中的異性,退縮於自己的無力 就算裸露身體,快樂主要還是由腦內的幻想控制 幻想漸漸變淡才明白,真實對方的可愛 讓對方快樂、以愛相待,是真正的「溝通」
放下對「消弭自我」的執著 「要維持心神澄澈」的想法也是一種驕傲 只要還沒超凡入聖,就不可能完全去除我執 「優秀的自己」一直在逼迫自己,有時候也會滋長小小的慢心 只要懂得如何控制,小小的慢心也能帶來日常生活的穩定
放下對「~應該要怎樣」的執著 認為「~是應該的」、「~是當然」的真正原因是? 在「好孩子的面具」背後,隱藏著膽怯的自己 反映他人視線的是自己的欲望
尾聲 收回 序
前言 過於執著的話,會感覺肩膀僵硬,陷入緊張。 放下執著,就能從壓力中紓解,恢復原來的自己。 執著會讓與心念不合的「人」、「事物」、「現象」全都成為敵人。遇到敵人時,壓力自然產生。 如果能放下執著,世界上就沒有敵人,心也會變得圓融自在。 執著會使喜好與思考受限,形成固定模式,封閉新的可能性。 放下了執著,不受束縛的輕盈自由就隨之而來,更容易敞開心胸接受新的變化。 話雖如此,但這兩條道路,各位目前為止走的是哪一條呢? 讀完本書後,又會想選哪一條路呢? 世界上,到處充斥著其實怎麼樣都可以的事。 發生爭執的時候,人們不知不覺堅持起己見—事後回想很可能會後悔,為什麼要為那麼無聊的事破壞關係。 「因為這是我的主張」而固執地堅持某種生活型態、某種飲食方式或衣著風格。 仔細想想,就算現在覺得「非如此不可」,等哪天自己的喜好或想法改變再回頭看,恐怕只會懷疑:「為什麼我以前會那麼喜歡?」。 執著於這類終究會持續變化的事物,會發生什麼事?接觸到與自己的執著相符的人與物,就感到「快」,遇到不合的人或物就覺得「不快」,於是心靈持續偏離。 譬如有些人對「自然派」生活陷入執著,嚴格奉行有機飲食與資源回收,一看到將便利、廉價等視為優點的現代人生活,就覺得「好奇怪」、「這樣不對」,忍不住想批評或抱怨吧。 其實,這種心態的背景很簡單。遇到與「所執」逆反的現象,身體會很自然感到不快,被「不快」支配,進而產生否定的想法與批判的言行。 就算一般認為是「善」的思維,譬如維護和平或愛護動物,情形也是一樣。接觸到無法消弭戰爭與貧困的現實,由於與自己對「和平」的嚮往抵觸,身體產生不快的感覺,因此發怒、怨嘆、批判,變得具攻擊性。也就是陷入不平和、暴力的思考。 的確,看到、聽到、接觸到與自身執著一致的事,會產生「快樂」。但不巧的是,這世上的現象(恐怕)有百分之九十,是由違反我們執著意念的事物所構成的。 如此一來,執著愈強烈,在面對周遭的人與世事時,切身體會到「不快」的頻率與強度,也將形成正比。 儘管如此,社會上仍經常灌輸「做人應該更執著,發揮個性!」的想法,而且持續至今。 譬如對飲食或時尚特別講究的人,似乎不知不覺間都有著高人一等的錯覺。 但若試著仔細想想,要是有人鉅細靡遺地說明自己如何講究,我們除了覺得煩,不也都或多或少明白:雖然這的確是所謂的講究,但也是自找麻煩的堅持己見啊。 依我來看,現代社會人的流動性提高,個人變得容易取代。因此想透過特殊的講究形成差異,「自己是無可取代的!」的主張變成了一種流行吧。 佛道的開示卻完全相反,指出正因為對「『執著』即『講究』」鬆手,所以人可以獲得幸福。 這麼說來,所謂的「執著」到底是什麼?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執著,都是因為記得過去感受到的「快樂」,基於想要重現那份「快」的欲望而生的念頭罷了。 感覺到「快」之後,就會產生想要重返這段體驗的欲望,而且會以將這樣的欲望正當化的形式,選擇想要的思考方式或意見、生活風格。像這樣,將感受「快」的模式固定下來,讓思考方式或生活風格保持不變的狀態,不是別的,正是執著。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執著」的心態太過於追求「快」,由於限定了感受「快」的方式,此外的事物通通界定為「不快」,正是造成「不快」的源頭。 更進一步看,人類最執著,而且會牽連出「快」的,正是那種「想成為理想的、感覺良好的自己」與自我相關的執著。而且,一旦無法順利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就會感到「不快」,覺得痛苦。 希望本書能成為引導的絲線,帶領大家脫離執著的死巷,體悟放下執著的柔軟心靈。 輕輕地對自己說:「這樣,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