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社會工作會談與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in social work (2nd ed)作者: 喬伊絲‧李斯曼/著, 翁毓秀/審閱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原文作者:Joyce Lishman譯者:邱方晞出版社:洪葉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4/09/25語言:繁體中文定價:280元
ISBN:9789866001505叢書系列:社工叢書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溝通技巧為社會工作與社會照顧的核心,同時也是衛生、教育、司法矯治之專業間工作的核心,包括提供基本照顧、提出建議、評估、諮商、撰寫報告等工作,在在都需要溝通技巧。本書從有效溝通的相關理論基礎開始,再詳加介紹象徵、非口語、口語、書面與使用資訊科技的溝通,以及如何建立與維繫關係、如何專注與傾聽、如何分享訊息、如何建立共同目標與評估、如何處遇等工作之實務技巧,對於社會工作的實務工作者與學生,都是非常實用的溝通指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Joyce Lishman
現為英國羅伯特戈登大學(Robert Gordon University)應用社會研究學院的主任教授,並編有《社會工作與社會照顧實用學習手冊》(Hand book for Practice Learning i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Care)、以及《社會工作研究精華》(Research Highlights in Socail Work)的一系列叢書。
審閱者簡介
翁毓秀
學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博士 美國愛荷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學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學士
現職: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監事 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秘書長 社團法人中華優勢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 新竹市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嘉義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委員會委員 苗栗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經歷: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主任、副教授、講師 靜宜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財團法人幸福福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國際社會福利協會東北亞地區會財務長 美國亞歷桑納大學醫學中心醫療社工師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助理 國立中興大學社會系講師 彰化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台中市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譯者簡介
邱方晞
學歷: 菲律賓 天主教宗座聖多湯瑪斯大學發展教育博士 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碩士 中興大學社會工作學士
現職:育達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經歷: 救國團台北張老師研究訓練組助理及義務張老師 台北市立民生托兒所保育員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副教授 靜宜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美和技術學院幼保系副教授、附設托兒所所長 育達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育達科技大學諮商中心主任 台中縣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委員會委員 新竹縣社會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苗栗縣公益彩券社會福利審查委員 目錄
前 言
1. 導論 翁毓秀/譯
2. 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服務使用者觀點 翁毓秀/譯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案主觀點有幫助且有效溝通的教訓——來自案主基礎文獻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服務使用者觀點
3. 溝通的形式:象徵、非口語及口語 翁毓秀/譯象徵性溝通非口語溝通口語溝通詢問或探究探究反映傳達同理心聚焦摘要面質與挑戰溝通的阻力結論
4. 溝通的型態:書面文字與資訊科技 翁毓秀/譯書面溝通:報告與紀錄信件撰寫報告記錄機構紀錄工作者紀錄督導與支持工作人員對服務使用者的紀錄資訊科技摘要
5. 建立與維繫關係 翁毓秀/譯真誠溫暖鼓勵與贊同同理心反應性與敏感度結論
6. 專注與傾聽 邱方晞/譯專注的準備:脈絡準備專注:我們自己專注傾聽傾聽他人的經驗傾聽行為背後的原因傾聽感受和影響傾聽的障礙沉默結論
7. 分享訊息 邱方晞/譯獲得訊息簡述語意與反映澄清詢問與探究提供訊息有效地提供訊息呈現訊息「壞」消息書面訊息提供訊息:其他技巧與其他專業同儕分享訊息提供建議有效地提供建議專業領域間工作的訊息分享社會工作者的訊息取得結論
8. 共同的目標與評估 翁毓秀/譯導論觀點的衝突文獻中有關觀點衝突的教訓社會工作中的評估與契約取向契約取向契約取向的運用:複雜與保留運用契約取向的技巧問題特殊化排序、優先順序與設定目標摘要與回饋聚焦協商與抗拒或不情願的服務使用者工作口頭或書面的契約取向結論
9. 處遇:增進行為與態度改變的非口語和口語技巧 邱方晞/譯關係、過程和結果實用取向的社會工作:結構性或個人的處遇有效的處遇技巧非口語的影響口語技巧同理心反映與澄清詢問與探究提供訊息與建議摘要與聚焦詮釋挑戰或面質刺激覺察協助人們探討行為或行動後果挑戰歧異、扭曲、自我挫敗信念、遊戲和藉口結論
10. 處遇:改變態度與行為的書寫技巧 翁毓秀/譯採取決策改變態度監控與改變行為處理過去處理感受結論
11. 結論 翁毓秀/譯收回 序
審閱譯序
本書翻譯自《社會工作會談與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in Social Work)的第二版。《社會工作會談與溝通技巧》是英國著名的Palgrave Macmillan 圖書出版公司與英國社會工作者協會聯合出版的社會工作實務系列叢書中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國內翻譯版權由洪葉文化取得。
翻譯書籍需要持續投入相當長的時間,翻譯不但要能精準瞭解書中的意義,而且要能以符合中文的陳述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它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曾華源教授介紹這本書給我時,我曾經相當猶豫與掙扎,因為這將是多麼大的承諾啊!但是當我拿到資料後,我發現它是一本內容非常細緻的社會工作實務書籍,是值得細細咀嚼的好書,也是國內社會工作實務上非常需要的材料,所以我答應承擔起這樣的重擔。
國內目前雖已有 20 餘所大學設置四年制的社會工作系,在校的課程裡也教導學生相當多的溝通理論,但是由於缺乏實務操作的機會,感覺起來是表面的、缺乏踏實感的。本書舉了相當多的實例,方便讀者運用,也使讀者能夠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
溝通是人際關係的基礎,溝通技巧更是社會工作的核心能力之一。在服務案主的任何社會工作階段,溝通品質都會影響後續服務的進行。近年來,許多社會工作者誤認為自己最擅長的是資源連結或個案管理,往往漠視了社會工作在實務上最重要的是帶來「改變」的特性。這些欲改變的特性,不外乎是行為、認知、想法、態度、感受、價值觀等等;而使案主能夠改變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溝通技巧。本書不但詳細說明了溝通上最常運用的口語或非口語或文字書寫的重要技巧,同時,也討論了最新的資訊技術在溝通上的運用。
本書一共有 11 章,從第一章的導論、第二章的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第三章的象徵、非口語及口語的溝通種類、第四章的書寫及資訊科技的溝通種類、第五章的建立與維繫關係、第六章的專注與傾聽、第七章的訊息分享、第八章的共同的目標與評估、第九章的處遇:增進行為與態度改變的口語和非口語技巧、第十章的處遇:改變態度與行為的書寫技巧、及第十一章的結論。在翻譯的過程中,感謝邱方晞教授協助第六章、第七章及第九章的翻譯工作。由於翻譯工作由兩人分頭進行,為使翻譯能夠盡可能前後一致,在完成翻譯工作後,又經過相當耗時的仔細審閱及修訂的過程。後續又經曾華源教授就社會工作專業上提供寶貴意見,才得以順利完成。
《社會工作會談與溝通技巧》這本翻譯書能夠出版,除了要感謝洪葉文化願意翻譯這本書,更要謝謝劉家瑜小姐對於因我個人忙碌造成延宕交稿的容忍與耐心,以及協助本書的編輯與校對的沉重工作。我也要感謝每次靠電話連絡遠在美國年邁的雙親,我很幸福有您們的鼓勵。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外子,定港,謝謝他多年來的愛護與容忍,及一雙如今已長大成人的可愛子女,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不可能專心完成這本書的翻譯工作。
翁毓秀台中沙鹿靜宜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