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對自己,也要學會放手:一位心理醫師的幸福處方箋 給總是愛擔心的你
詳細資料
ISBN:9789863810490叢書系列:the ONE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心理諮商/治療作者: 崔明基 譯者:陳馨祈,黃璇出版社:八方 出版日期:2016/04/21語言:繁體中文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小事也怕失誤、害怕被別人討厭、老是擔心這個,憂心那個……擔心,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嗎?
每天都叫自己「別再煩」、「別再想」的你, 卻依然擺脫不了這種「習慣性擔心」? 是時候為自己打造強韌的內心了!
盤旋在腦中揮之不去的煩惱快要讓你抓狂了嗎?
你會不會這樣── ?即使是小事,也會陷入擔心的情境中 ?常看別人的臉色,沒辦法拒絕別人的請託 ?害怕發生失誤 ?常聽到周遭的人說自己「過度敏感」 ?覺得自己的意志力較弱 ?總想要避開讓自己感到疲憊的情境或人物
讓韓國知名心理醫師 崔明基 告訴你 深陷擔憂的泥淖,無法脫身的理由是什麼? 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
四步驟打造強韌心智: ┃第一階段┃了解自己───────「為什麼我老是在擔心?」 ┃第二階段┃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努力─「盤旋腦中的擔心,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第三階段┃下果斷的決心─────「該怎麼做,我的心才不會動搖?」 ┃第四階段┃大步邁向堅強的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相信自己,學會對自己放手, 才能從內心為自己找到幸福的起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崔明基
畢業於韓國中央大學醫學系,曾擔任首爾牙山醫院精神科醫師。為了更能剖析人們內心的想法,他特地前往美國杜克大學攻讀MBA學位,完成「健康部門管理Health Sector Management」的課程。回到韓國後,他的獨特履歷──「具有經營學背景的精神科專家」,讓他更深入地研究藉由內心世界的經營,來找出生命的平衡點,於是開設「崔明基精神治療科」及「青潭哈佛心理中心」。
歸結各類型患者的諮詢經驗,讓他瞭解到「習慣性擔心」導致許多人在精神上痛苦不堪,若想要除去這些不必要的擔心,最重要的是跨出經營自我內心的第一步。本書以提昇自信為基礎,透過與諮詢者們溝通後的實際處理經驗,有系統地收錄在書中。
作者目前為首爾牙山醫院精神健康醫學科臨床諮詢教授,及蔚山大學醫大精神健康醫學外聘教授,並於healience村舉辦夫妻同心營。作者也參與KBS1廣播電台 <經濟指南針>中的 「治療經濟」、SBS電視台 <我想了解這個>等,出席許多節目。著有《心理學治療》、《電影治療法》、《當內心遇上經營》、《好父母情結》等書。(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譯者簡介
陳馨祈
畢業於文化大學韓文系,曾赴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擔任交換學生一年。
從事十多年韓文翻譯,翻譯作品領域涵括語言、生活、彩妝、童書、線上遊戲等多種類項,目前已翻譯數十餘本書。
黃璇
喜愛韓國藝人產生學習韓文的動力,越學越覺得有趣而持續至今。自2010年開始從事翻譯工作,譯有《IDEA STYLE BOOK - 100種不一樣的設計創作靈感與風格》、《甜蜜手作皂聖經》、《簡約實用×輕鬆製作 北歐風木工家具DIY》等11本作品,並於2011-14年連續擔任台北電影節及金馬影展韓文接待一職。 目錄
前言「愛擔心」指數測驗
第一階段 了解自己「為什麼我老是愛擔心?」
有一種人,幾乎無法拒絕別人的請託連枝微末節的小事,都感到害怕與苦惱的人因各種負面情結而時常過度敏感的人經常沒來由地感到不安的人老是看別人臉色行事的人缺乏自信而情緒敏感的人被欲望控制的人
第二階段 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努力「該用什麼來讓我腦袋裡的各種擔憂消失呢?」
斬斷「老是愛擔心」的惡性循環撰寫以自己為主的情緒管理筆記用傾訴來消除秘密劃分出我是我,你是你的領域習慣性擔心,是可以被管理的必須改變現狀
第三階段 下果斷的決心「該怎麼做,我的心才不會動搖?」
不要再繼續做無止境的確認了做出最好的選擇跳脫現在的處境偶爾當個壞人也無妨切斷與「憂心者」的往來慢慢轉動你的人生之輪
第四階段 大步邁向堅強的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犒賞自己的小禮物戰勝恐懼的堅強意志不要落入義務的陷阱中「普通」並不代表「不足」我們都需要真正的心靈同伴設立符合自己人生階段的目標人是在無意之中成長的
附錄 管理擔心的情緒,撰寫「情緒日誌」參考文獻看更多 序
前言
「我是精神科醫師。」
聽到這句話,大部分人都會根據看過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印象,斷定我的患者一定是有難以啟齒的隱情或苦衷,進而對我的工作內容有所期待。人們會暗自想像:那些飽受兒時創傷煎熬的患者,在遇到我之後,就能以精彩的方法克服心理危機,並且百戰百勝。不過,在我的問診經驗中,最常拜訪精神科的患者卻不是這樣的人。
事實上,最常出現在診間裡的,其實是苦於無止境的擔憂、腦中思緒持續暴走而導致失眠的人。說到折磨著這些患者的「擔憂」,追究其成因,不外乎是經濟困頓、自身或家人身染重病、飽受子女的氣、另一半或自己發生外遇等等,這些確切發生在日常之中的生活危機。如果無法及時消除問題所帶來的壓力,日積月累之後,這些人會深陷於「未來失去希望」的愁雲慘霧之中,無論在肉體上或者精神上,都因此深受折磨。
撰寫本書的原因
「擔憂」,對於精神層面有著各種影響,例如導致患者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和失眠,嚴重時還會演變為精神疾病──比如在遭受心理創傷後,當時的情境在心中揮之不去,直到現在還時常回想起來,而越是擔憂事件重演,拚命想要避開與情境相關的人事物,越是容易受到驚嚇,最後就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若是毫無來由、突如其來地心跳加速,加上呼吸困難,難過得像是要死去一般,就是演變為恐慌症;持續擔憂身體是否有健康上的問題,而會患上慮病症;為了忘卻煩憂而不斷喝酒,便可能患上酒精依賴症(又稱酒精成癮)等等。
以上這些病症名稱都是一般去精神科時,醫師會下的診斷。當醫師掌握了患者症狀,就會針對罹患的病症開出對應的處方。但是從患者的立場來看,他們並不是為了聽醫師說「因為你得了這樣的病,所以我要開這些藥給你」才到醫院求診的;他們是因為內心持續不斷的恐懼,以及心中充滿揮之不去的悲觀想法,想找人談談心裡的煩惱,以減少擔憂、尋找對策,才會到醫院的。
不過,話說回來,針對患者的擔憂提出意見及對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醫師並不是患者身邊的親友,沒辦法確切了解患者所處的複雜情境或人際關係。我個人對這個部分也曾感到困惑,而且在查閱相關的書籍及論文、參加了許多場相關議題的講座後,依然找不出解決方法。即使有相當多的書籍和研究論文談論到「不安」或「心理創傷」,令人不解的是,竟然幾乎找不到專為「過著擔憂生活」(介於不安與心理創傷之間)的人所寫的專文。
因此,這本書不光是為了那些因停止不了的擔憂而感到煩惱、壓抑的人們所寫的,也是為了那群並非重度焦慮症患者,只想以智慧解決內心焦慮,找回平靜心靈的一般人而寫的。即使我提供的方法絕非一帖能立即除病的特效藥,我仍期許自己能寫出一本對每個人都有所助益的書。看更多
內容連載
在解決「擔心」問題之前
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過幾次為了停止不了的擔憂而感到痛苦的經驗,而是否需要去精神科看診,關鍵就在於這種狀況發生的次數多寡。事實上,依據人們天生性格的不同,在這方面也或多或少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心理學家們為了掌握人類共有的性格特質,數十年來研究了東方人、白人、黑人以及偏遠地區的原住民。該研究成果指出,性格特質主要可分為五項,稱之為「五大性格特質(Big Five)」,即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Neuroticism)、嚴謹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和善性(Agreeableness)和開放性(Openness)。根據這五項特質的排列組合,產生了每個人性格上的差異。
其中,不安又膽小的人由於神經質的傾向相對較高,致使他們想要避開一切危險;要是你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容易擔心各種事情,並因此備受煎熬,那麼你屬於此類人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兼具神經質與嚴謹自律兩種特質的人,對於工作或生活的自我要求都很高,隨之而來的憂慮便很容易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至於神經質與和善兩種特質都很高的人,則是很難拒絕他人的請求,會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一樣,放在心中不停地擔心著。
這些類型的人大概都具有以下傾向:
?常看別人的臉色?害怕發生失誤?常聽到周遭的人說自己「過度敏感」?覺得自己的意志力比較弱?總想要避開讓自己感到疲憊的情境或人物
這麼一來,對於「擔憂過多」的人而言,不管周遭的人如何給予忠告,當上述性格傾向發揮作用時,就無法按照自己本來的意願好好做出決定,反而會因不安而變得戰戰兢兢。就算是閱讀了相關書籍或進行諮商,也只會在一開始時產生些許效用,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故態復萌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些容易擔憂的人為了避免讓自己持續擔心下去,一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努力,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想盡辦法避開危險因子,無論在選擇學校、選擇工作或選擇配偶時皆是如此。當保護自己成為第一優先事項時,就意味著要無時無刻砌起保護自己的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