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寒武紀大爆發:第一隻眼的誕生(2017全新增訂版)In the Blink of an Eye: How Vision Kick-Started the Big Bang of Evolution
詳細資料
ISBN:9789862623183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增訂版出版地:台灣作者: 派克 原文作者:Andrew Parker譯者:陳美君,周南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7/01/05語言:繁體中文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為何已維持三十五億年單純形式的生命,會在寒武紀時演化大爆炸?
◎2017全新增訂版,增修地質年代與彩色照片 ◎美國AMAZON讀者四顆星推薦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程延年博士 專文導讀 ◎解開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的經典重現
什麼是寒武紀大爆發?
早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單細胞生物就已在地球上出沒,當時的動物物種只有三個動物門。而在短短的五百萬年後(這段時期僅占生物演化史的千分之一),這三個動物門的物種突然演化成三十八個動物門,幾乎現今所有動物的祖先,全在一瞬間蜂湧而出。這個物種快速暴增的現象發生在寒武紀初期,稱為寒武紀大爆發,是演化史上的劃時代事件。
什麼原因導致寒武紀大爆發?
自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被視為演化上的謎團。為了解開謎團,眾多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和演化學家皆提出各式各樣的假說,卻也接二連三地被推翻。牛津大學動物學家派克於2003年再度挑戰這個連達爾文也感到困惑的千古難題,他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全面檢查遠古化石證據,提出一個簡單又極具說服力的解釋:光開關理論。
2017年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全新修訂出版
派克於2003年出版本書後,立即奠定了古生物學界的大師地位。歷時十三年,這本書引發眾多的討論,在在驗證本書理論的正確性,甚而被引申為人類文化活動突然壓力事件的模型等。本書在2003年時原由大眾讀物出版社出版,2016年時由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全新出版,不僅增訂了全書的地質年代,並由作者增補彩色照片與黑白圖說,更確定本書的可靠性與正確性。2017年繁體中文版即為2016年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所修訂的最新版本,完整呈現。
各界好評
「派克像擔任古生物的辯護律師般,以嚴謹的態度整合他那引人入勝的論點──就像達爾文一樣。」──馬特瑞德利,《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秘的生命之書》作者
「寒武紀大爆發的解釋是古生物學家的聖杯。派克的論點不但展現令人信服的邏輯,而且清楚明晰,他對寒武紀之謎的解釋不僅出色且顯而易見──我們必然是瞎了眼才會忽略它的存在。」──《每日電訊報》
「漂亮的解釋!派克用一絲不苟且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他的主張,令人振奮。」──《周日電訊報》
「從光學、藝術史、動物學、地質學到古生物學,一連串的事實令人目眩神迷。派克對各種證據線索信手捻來的非凡功力,造就了一趟迷人的閱讀之旅。本書可讓讀者一窺當代科學爭論的內幕,並對進行中的研究留下鮮明的印象。」──《衛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克Andrew Parker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英國,曾於澳洲博物館從事海洋生物研究,也同時取得雪梨麥克里大學博士學位。之後派克轉往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進行研究工作,並於一九九九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員。此外,他也是牛津大學薩莫維爾學院、歐尼斯特庫克學會的研究員,以及澳洲博物館和雪梨大學的助研究員。
派克早期以種子蝦為研究主題,意外踏進古典光學的領域。在接受動物結構色相關課題的訓練後,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光學專家,並以他的專長解答寒武紀大爆發之謎,架構出「眼睛驅動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精采論述,泰晤士報因此形容他是:「舉世最重要的三個青年科學家之一。」派克曾發表無數篇科學論文,範疇廣及自然界的光學、仿生學和演化學等。本書為他的第一本科普寫作。
譯者簡介
陳美君
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並領有臨床心理師執照。畢業後轉入出版界,曾任中國行為科學社研究員、五南出版社副總編輯,現專職翻譯。
周南
增訂譯者 台大中文系畢,以熱情探尋宇宙之美,堅信知識與美是生活中的必要元素。 目前仍持續磨礪自我的能力中。 目錄
前言第一章 演化大霹靂第二章 化石的虛擬生命第三章 注入光源第四章 當黑暗降臨第五章 光、時間與演化第六章 寒武紀時代的色彩?第七章 形成視覺第八章 殺手的本能第九章 謎底揭曉第十章 故事結束了嗎?
看更多 序
2017年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增訂版作者序
本書集十三年研究之大成,而十三年來,研究意外地收斂到相同的問題──寒武紀大爆發的原因。在出版後的十三年裡,大眾開始關注它提出的問題,更令人訝異的是,它竟產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在視覺存在之前,生命體如何感知世界?如果沒有演變出形成圖像的眼睛,演化將如何進行呢?這些問題引起了太空生物學的興趣,舉例而言,它們能理論上協助我們推測其他行星的生命如何進行演化。
當重大變化出現時,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寒武紀引進視覺之前、期間和之後這三段時間的生物及其間的各種互動,近年來被用作一種模型來詮釋這樣的情況,無論變化是出現在社會情境、經濟還是國防方面。而在社交媒體上,這種變化可能為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訊透明度。「政府、軍隊、教會、大學、銀行和企業都在一個相對模糊的知識環境中成長茁壯。在這樣的環境下,知識多半受限,祕密容易被隱藏,而每個人不是目盲,就是近視。當這些組織突然發現自己暴露在日光下時,他們很快發現不能再仰賴舊法,他們必須直面曝光的危機,否則將走向滅亡。」(Daniel Dennett和Deb Roy,《科學人雜誌》,2015年3月,第64-69頁)。
我非常感謝許多人撥出他們的時間評論光開關理論,這些積極的回饋激勵了我。爭論的主要關注點在「眼睛」一詞並沒有普遍的定義,我仍然更喜歡「形成圖像的視覺器官」,而不是也包含那些功能較少的器官。然而,同樣重要的是,能夠最大限度地解讀和運用這些圖像的能力,因此擁有此器官的第一個物種也被視為一個「受視覺引導、高度移動的掠食者」。這樣的生物強勢地將視線鎖定其他所有的生物上,並且晴天霹靂般引進了視覺。突然間,在地質時代的某一刻,所有的動物都毫無選擇地只能出現在可怕掠食者的視網膜上。而演化將會有所回應。
最後,提一下自二○○三年以來的新發現。有許多新種類的寒武紀生物被挖掘出來,並且現有化石經過重新詮釋,而保存完好的眼睛也浮出了寒武紀的地表,例如那些巨大的、具代表性的掠食者奇蝦(Anomalocaris)。我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同事格雷格?艾吉康博士,以及日本的田中玄五博士,他們在這段時間好心地協助我不斷更新研究成果,許多研究人員慷慨地與我分享了他們在寒武紀遺址的發現。我十分感謝他們的付出,遺憾的是,由於數量眾多,我無法一一添加在之後的文本中。惟有地質日期已經根據新的研究進行了精細調整(再次感謝格雷格)。即便如此,我想這本書的假設並不會因此受影響,並且關鍵部分也能不斷地被新發現證實。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