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68020361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梅岡城故事+守望者 美國文學大師哈波‧李珍藏經典套書(唯一授權全新中譯本)To Kill a Mockingbird、Go Set a Watchman作者: 哈波.李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原文作者:Harper Lee譯者:顏湘如出版社:麥田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6/06/28語言:繁體中文定價:750元
ISBN:4717702093716叢書系列:GREAT規格:平裝 / 68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美國文學大師、普立茲獎得主哈波.李於二○一六年辭世,實為全球書迷憾事。哈波.李於一九二六年出生於阿拉巴馬州,自小熱愛文學與寫作,當她出版生平第一本小說《梅岡城故事》,旋即成為暢銷書,廣獲好評。哈波.李因此榮獲普立茲獎、獲頒自由獎章與國家藝術勳章。
《梅岡城故事》演繹了悲天憫人的胸懷與戲劇性的情節,深深打動人心,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紀之書」,全美銷量超過四千萬本,授權四十多種語言版本,美國圖書館協會稱「讀者重讀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
因此,當深藏哈波.李保險箱內的《守望者》手稿預告出版,隨即引發全球注目。《梅岡城故事》寫的是絲考特心中永恆的樂園;《守望者》裡,和她從小一起長大的 哥哥意外過世,絲考特無法面對家庭的變化,終於選擇離開,前往紐約;當二十六歲的她再回到梅岡城,在家中發現了一本啟人疑竇的小冊子,就此造成她與摯愛的 父親和男友決裂,親情與愛情即將面臨更劇烈的衝突……
哈波.李將以其先知灼見,在《梅岡城故事》與《守望者》兩書之中,為長久以來受理想召喚的絲考特描繪,人們如何在純真與老練、仁慈與殘酷的胸懷裡,如何可能追求文明的人性高度,以及守候良知的信念。
《梅岡城故事》 ◎榮獲普立茲文學獎 ◎《時代雜誌》百大小說 ◎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紀之書」 ◎全球銷量超過四千萬本 ◎超過四十種語言版本 ◎美國圖書館協會「讀者重讀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 ◎衛報「最佳五十部改編為電影的文學小說」第一名 ◎美國圖書館員「最愛的小說」 ◎美國芝加哥市政府指定二〇〇一年市民共同閱讀的書籍 ◎美國BOOK雙月刊「一九〇〇年以來百大小說人物」 ◎英國BBC廣播公司「對女性影響最深的文學作品」 ◎英國柑橘文學獎「一生中最具啟發性的作品」 ◎名列美國總統歐巴馬送給女兒的書單 ◎《西方正典》作者哈洛卜倫編注專書剖析《梅岡城故事》 ◎新北市九十九年度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評審活動」百大入選書單 ◎改編電影獲奧斯卡男主角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
《守望者》 ◎紐約時報、CNN.com、衛報等全球首席媒體一致關注 ◎亞馬遜書店:自《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出版以來,預購銷售最佳圖書 ◎邦恩諾伯書店:創下有史以來單日銷售最多的成人書 ◎出版人週刊:即便沒有書稿,我們仍選為今夏必讀之書 ◎2015年全美賣得最好的書 創下1,600,000本銷售佳績 ◎2015 Goodreads網站文學類年度之書 ◎時代雜誌:哈波.李的第二部小說比前一部更能讓讀者看清自己的世界。 ◎華盛頓郵報:這部小說有一個重要面向,就是讓我們不再單純將阿提克斯視為英雄,而是以一個有缺點與道德瑕疵的血肉之軀看待他,也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內心的複雜與矛盾。
=本書特色=
本世紀最令人期待的閱讀盛事 全球媒體一致關注 一位低調神祕的作家 影響無數世代的大師傑作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紀之書」《梅岡城故事》作者震撼世界的第一本書《守望者》 全球中文版首度面世 2015年全美賣得最好的書 創下1,600,000本銷售佳績 《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排名No. 1
◎《梅岡城故事》唯一授權 全新中譯本同步上市
◎台大外文系教授蔡秀枝專文導讀
◎全新中譯本,新增作者生平大事記
作家、文化人、出版界一致鄭重推薦
小野(作家)、王浩威(作家)、宋怡慧(作家)李崇建(作家)、郝譽翔(作家)、許皓宜(諮商心理師)、陳安儀(親職教育作家)、彭樹君(作家)、番紅花(作家)、黃益中(《思辨》作者、熱血公民教師)、楊照(作家)、蔡秀枝(台大外文系教授))、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系助理教授)、顏擇雅(出版人)、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哈波.李(Harper Lee)
哈波.李(Harper Lee , 一九二六—二○一六)出生於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是家中四個小孩的老么,父親是律師,擔任過州議員。中學期間培養出濃厚的文學興趣,就讀蒙哥馬利的杭廷頓女子學院時,為校內報刊寫稿,後於阿拉巴馬大學攻讀法律。
哈波.李與《第凡內早餐》作者楚門.卡波提自小相識,與哈波.李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曾與他共赴堪薩斯州調查當地的一樁農家滅門慘案,卡波提隨後以六年時間完成《冷血》(In Cold Blood)一書。
一九五七年哈波.李完成《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初稿;之後,編輯對《守望者》書中主角絲考特的童年很感興趣,建議以小女孩絲考特的觀點再醞釀一部小說,即後來的《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
一九六○年七月十一日,哈波.李出版生平第一本小說《梅岡城故事》,旋即成為暢銷書,廣獲好評。一九六一年《梅岡城故事》獲得普立茲文學獎,—九六二年《梅岡城故事》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由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飾演絲考特的律師父親,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然而,小說出版後,她極少公開露面。
《梅岡城故事》榮獲多項殊榮,影響無數世代的青年,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紀之書」,授權四十多種語言版本。二○○七年哈波.李獲頒自由獎章(Medal of Freedom),表揚《梅岡城故事》一書在國家追求平等的艱困時刻所發揮的影響力。二○一○年獲頒國家藝術勳章(2010 National Medal of Arts)。
二○一五年,描述《梅岡城故事》主角絲考特成年後回鄉的境遇《守望者》在美國出版,出版前即受全球注目,引起預購熱潮,成為《紐約時報》排名第一的暢銷書。
譯者簡介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我會回來找妳》、《時鐘心女孩》、《S》、《雙面陷阱》等數十冊。
序
導讀
蔡秀枝(台大外文系教授) ***哈波.李已經深切體會並看見了人性的卑微與南方知識分子為權謀之計而在道德上做出的退讓與屈服,所以《守望者》一書裡的阿提克斯終究無法成為一個完美的英雄。*** (以下摘自本書導讀)
其實在《梅岡城故事》出版之後,哈波.李一直沒有創寫新作的計畫,也拒絕接受採訪。二○一四年哈波.李的新代理律師東妮雅.卡特(Tonja Carter)對外聲稱:於哈波.李去世的代理律師姐姐(Alice Lee)保管的哈波.李故居保險箱內的舊檔案裡,找到這份稿件,當時以為是《梅岡城故事》的初稿,後來則認為是哈波.李的第二本小說的稿件。哈波.李後來透過律師發表聲明,說明《守望者》是《梅岡城故事》最原初的稿件,內容敘述小女孩絲考特長大成人後由紐約返回梅岡城度假的故事,但是因為當時編輯苔.霍藿夫(Tay Hohoff)建議哈波.李放棄原本的故事,改將小女孩絲考特與哥哥傑姆的童年故事變成小說的重心,尤其是他們共同經歷的父親為黑人被告辯護的強暴訴訟,所以幾翻修改之後,《梅岡城故事》成形。但是哈波.李在《梅岡城故事》出版後,不再提筆寫作,也對《梅岡城故事》保持沉默並拒絕採訪超過五十年。其間文學界亦有人懷疑《梅岡城故事》是另一位南方作家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也是哈波.李的好友(《梅岡城故事》中兩兄妹的友人迪爾的人物原型)所代筆。五十五年之後,《守望者》(二○一五)出版,終於還給哈波.李一個清白,但是作為《梅岡城故事》的原初故事版本,而非哈波.李的「第二本」小說,《守望者》原稿的發現與出版不僅給讀者帶來驚喜,也同時帶出另一波閱讀與思想的震撼。 ……作為《梅岡城故事》的原型與原初敘事原稿,《守望者》的確提供了一個未經修飾的文學界面。《梅岡城故事》與《守望者》這兩部小說稿件在小女孩絲考特童年故事上的互相牽扯、兩者出版時的前後時差與故事真相的逆轉,雖然讓許多讀者感到困惑與難以接受,但是《守望者》原稿的發現卻讓兩部小說的關係、中心意旨、現實與虛構,以及小說再現等議題的探討更加具有意義。藉由兩部小說中異質性元素的拉扯,不論是小說人物的認知與身分認同的反差、小說中心主旨由爭取種族平權到傾向種族隔離政策、小說敘事人物觀點由第一人稱到第三人稱的轉換、嘉珀妮亞從忠實忠心的白人女佣到含憤不平的黑人母親與祖母,小絲考特從幼年對父親的崇拜到長大的琴.露易絲對父親傳統的南方頑固白人種族主義與自由派思想的反感與憤恨等種種轉變,呈現出作者原本敘事與當初編輯對南方黑白種族問題與對整個文學界的預期的差距,所以兩部小說之間的差異與逆轉,並非是小說家錯亂意識的呈現,而是因為在當年原稿書寫的當下,哈波.李就已經深切體會並看見了人性的卑微與南方知識分子為權謀之計而在道德上做出的退讓與屈服,所以《守望者》一書裡的阿提克斯終究無法成為一個完美的英雄。 琴.露易絲的所見所聞版本才是哈波.李當年所寫的故事,這是作者寫作欲望的呈現,而《梅岡城故事》則是經過一位優秀且有遠見的編輯所發掘與推波助瀾、發揚政治與道德理想的文學作品。《梅岡城故事》裡具有法律素養與種族平權觀念的阿提克斯是哈波.李透過一個六歲小女孩純真無知的眼睛來解讀,對律師父親的景仰與崇拜,是小女孩在父親的教育下對公平正義的理想所呈現的渴望與展現。它本身其實也是哈波.李與編輯苔.霍藿夫的知遇故事,只是小說裡那種關於追求正義與表彰英雄氣魄的結局對哈波.李而言,可能有些天真無邪的虛弱,雖然整體的法庭教育呈現出對理想正義的期許與堅持。作者的緘默與停筆,或許是對原初寫作欲望所欲呈現的、專屬於南方的種族主義思維與無法真正出版再現南方此種現實氛圍的一種無言的嘆息。哈波.李拒絕對《梅岡城故事》做出評論與不願接受採訪,或許也是因為在外界一面倒的讚美聲中,她實在無法對「被塑造出的完美英雄人物」多加評點或多讚一詞。至於《守望者》裡阿提克斯的道德假面與狹隘自負的種族主義論點,哈波.李則已經在《守望者》的敘事裡藉由琴.露易絲的眼與口來舉發並直接給出評論與進行抨擊了。因此《守望者》一書的出版,意義非比尋常。人性原本不完美,英雄也會有缺憾。道德的瑕疵、權勢的維護,人性也。哈波.李在她當年的第一份原始稿件裡,就已經如是點出了。 返家歸鄉路──遇見什麼樣的自己與他人
《守望者》的標題來自於《以賽亞書》第二十一章第六節:「主如是對我說,你去設立守望者,吩咐他報告他所看見的。」守望者為我們訴說著他所見到的一切。守望者的良心與眼睛聯繫著我們觀想的世界。我們需要守望者替我們觀看,也保守我們的良心。《梅岡城故事》裡六歲的琴.露易絲應該會認為她的父親阿提克斯是這樣的一個守望者,他的高尚情操與道德觀念必能守護著梅岡城,引領著大家做出正確而公平的決定。但是在哈波.李的《守望者》稿件裡,透過二十六歲的琴.露易絲的眼睛與心的守望,我們究竟看見了什麼樣的一九五○年代的南方?哈波.李想要再現的,是什麼樣的阿拉巴馬州梅岡城?在這裡,阿提克斯並不是那一位守望者,因為他屈服於政治欲望與種族主義偏見之下。不同於《梅岡城故事》,琴.露易絲不再是天真的小女孩,不再一味崇拜著阿提克斯,也不再不加辨明地拳拳服膺於阿提克斯的教誨。透過琴.露易絲,我們隨著她從紐約返回梅岡城,下火車,上亨利的汽車,見識了她與亨利半真半假、未識愁滋味卻又難以開展的愛戀關係。因為受限於南方淑女養成教育下對女性的束縛與來自於性別的種種規約,亨利.柯林頓的老套觀念讓琴.露易絲無法愛上他,因為她絕對不會像南方淑女所受的教育一般,將亨利的想法當作她自己的想法去服膺,也不會為了去配合他而犧牲自己或改變意念。當然,從亞麗珊卓姑媽的角度來看,琴.露易絲與亨利的婚姻組合,確實是不可能的。對於這個永遠活在矜貴的南方貴族莊園淑女夢裡的姑媽,即使「經歷過三場戰爭,卻沒有一場影響到她;在她的世界裡,男士依然在門廊或吊床上抽菸,女士依然輕搖摺扇喝著涼水,絲毫未受干擾」。南方世家貴族式的政治觀與社會階級概念牢牢地支配著姑媽的婚姻觀念,所以姑媽認為亨利配不上琴.露易絲:「亨利不適合你,而且永遠都不適合。我們芬奇家的人不會和貧苦出身的窮酸白人結婚,而亨利的父母打從出生起一輩子正是這樣的人……僅管他是個優秀的孩子,卻去不掉身上的窮酸樣。」
除了戀愛與婚姻的觀念隔閡,琴.露易絲這位守望者腦袋裡的自由與平等觀念,毫無意外地與梅岡城傳統種族主義者的白種人優越思維大相逕庭。即使琴.露易絲自小崇拜著阿提克斯,早早就是種族平權與正義精神的信仰者,此次的返鄉卻讓她意外的發現:她的父親竟然公然在客廳小茶几上擺放著夸夸談論白種優越論者觀點、並貶抑黑人族群為「黑色瘟疫」的小冊子。琴.露易絲也被亨利告知,阿提克斯早年也曾參加三K黨,而現今更大剌剌地坐在昔日為黑人辯護的法庭大廳,參加梅岡城的白人公民協會,而這個協會為了維護南方生活型態,堅決捍衛種族隔離政策。琴.露易絲突然想到阿提克斯過去曾幫助一個被控強暴白人女孩的黑人男孩無罪開釋。(此故事被擴大寫成《梅岡城故事》裡的湯姆.羅賓森案,但是結局不同。)只是這樣的回憶卻讓她充滿憤恨,更備感唏噓。 琴.露易絲發現老邁的阿提克斯已經背叛了他灌輸給她的正義與種族平權的觀念。阿提克斯將黑人族群定位為落後的、無法徹底分擔公民責任的族群,他告訴琴.露易絲:「你有沒有仔細想過?一個落後族群生活在一群具有某種先進文明的人當中,是不可能形成理想社會的。」「黑人還在一個族群成長的童年階段……他們在適應白人的生活方面大有進步,但還差得遠。」因此,黑白種族間的隔離是必要的,黑人與白人的小孩也必須分別去上不同的學校。所以阿提克斯與琴.露易絲在此處爭論著黑人在文明學習進程上的落後,擔憂黑人與白人小孩在一個學校就學將會拉低白人小孩的學習,而琴.露易絲也的確認同阿提克斯這樣的觀點。阿提克斯認為一九五四年「布朗訴教育局」(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一案,最高法院裁定公立學校種族隔離政策違憲一事,乃是干預州政府的行政力,因此違背美國憲法第十條修正案的精神。 而當亨利向她表明他接受南方階級制度與種族主義的觀點時,琴.露易絲當下明白地告訴他:「阿亨,我們倆真是南轅北轍。我知道的不多,但有件事我很清楚:我沒法和你一起生活。我沒法和一個偽君子過日子。」這就是琴.露易絲做為一個有良心的守望者所看見與說明的南方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言談與觀念。但是阿提克斯卻淡然地告訴她:「我不知道為什麼你不能。偽君子和任何人一樣有權利活在這個世上。」很顯然阿提克斯將人分成了許多種,白人、窮酸白人,甚至偽君子,但是黑人絕對不屬於他分類下的這些人。這一點其實在《梅岡城故事》裡,傑姆於法院一審判定黑人被告有罪後,對於南方的種族階級觀念就有了覺悟。他告訴絲考特梅岡城的人分為許多種,「我們這種人不喜歡康寧家的人,康寧家的人不喜歡尤爾家的人,尤爾家的人又瞧不起黑人。」但是單純的絲考特卻回答傑姆:「我想人只有一種人!」可以想見,不論是絲考特或是琴.露易絲,對於她父親的種族偏見必然十分地厭惡,因為他「伸手擋在這個族群前面說:『停下來,你們只能走到這裡!』」琴.露易絲明確地告訴阿提克斯,她也覺得有些黑人是「落後、缺乏教養、骯髒、可笑、懶惰、無用,他們幼稚又愚蠢。可是有一點我們看法不一致,而且永遠不會一致。那就是你否認他們是人。」「你拒絕給他們希望。阿提克斯……他們大多是單純的人,但並不代表就是次等人。」琴.露易絲的「色盲」讓她堅決與阿提克斯決裂。 向父權主義傾斜──家族愛的束縛
琴.露易絲由紐約返鄉歸來,帶來了比小時候更加確信的自由與平權的思想,這也是她自幼傳習她父親阿提克斯給她的信念與教育,所以日後每當她徬徨懷疑時,便會試想她的父親會怎樣處理這事務?但是今日這個在紐約與阿拉巴馬州梅岡城之間漂泊的靈魂,卻首次發覺到背叛:阿提克斯所說的正義,他所堅持的黑人在法律之前的平等權利,其實都服膺於另一個更高層次的指導原則:種族主義。所以阿提克斯相信隔離而平等,認為黑白學生不應該一起上學。但是阿提克斯也在言語的說明與辯駁中,讓她矛盾地發現,她確實在某些觀點上認同她父親對黑人的看法與見解。 其實琴.露易絲本身就是個思想跳躍與理想衝突的混合體。南北地域、意識形態、認知衝突、人生觀與種族觀念等都匯聚在她人生經歷差異甚大的兩種以地域為集合的衝擊裡。在腦迴路偏粗獷的琴.露易絲身上顯現的,就是難以開展的自由與開放的愛戀、不能接受的南方淑女養成教育與男尊女卑的父權體制性別觀念,以及似乎永遠無解也無法打破的南方種族主義與種族隔離政策。藉由紐約這個地域作為引入北方自由與平等開放觀念的平台,哈波.李讓琴.露易絲的返鄉返家象徵著對南方保守的白人貴族世家精神、白種人的優越感與種族隔離觀念的衝突與反省。但是當她發現阿提克斯崩解的假面時,傑克.芬奇叔叔與她上天下地、猶如歷史傳記般瑣碎的、拋物線式綿延又偏差互涉的談話內容,將她兜轉引回到南方家族情感的巢窠,讓她嘗試既獨立並自外於對阿提克斯的依賴與崇拜,也對阿提克斯錯誤的良知展現體諒與理解:「琴.露易絲,每個人的孤島、每個人的守望者就是她的良知,沒有所謂的集體意識……你與生俱來的良知在某一刻像藤壺一樣,牢牢黏住了你父親的良知。當你成長時、長大後,不知不覺就把你父親和上帝搞混了。你從來沒有把他當成一個擁有凡人的心、凡人的缺點的人……因為他太少犯錯,但他仍然會犯錯,就跟所有人一樣。你是個情緒化的跛子,倚靠著他、從他身上找答案,認為你的答案一定和他的答案一樣。」傑克.芬奇叔叔努力嘗試去點醒因為對父親的所作所為深感憤恨而意欲斷然離開梅岡城的琴.露易絲。他勸她應該要藉此機會看清她崇拜父親的盲點,同時也應該重新喚醒她自己內在的良心與愛:因為即使家人各自抱有不同的理念,家族間的感情依舊能夠綿延存在;家人不須因理念不同而決裂,因為溫暖人心與捍衛良知的愛的力量終究會持續地牽絆著一家人。只有當你打破了偶像,才能脫離他成為獨立的個體運作。將他還原成凡人,然後面對他,也面對這個凡人父親對女兒的愛,雖然在《守望者》裡這樣的愛總是無法脫離南方父權制度與種族主義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