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內含典藏書盒、限量序號藏書票
主題說明:
◎時代見證 1935-1960s1935年鄧南光結束日本留學生涯回到台灣,在京町(現博愛路)創設「南光寫真機店」,從此就決定了鄧南光二種身分的交替;一個是業餘攝影的指導者、另一個是持續用攝影眼的人文觀照者。
在光復前後他遊走家鄉拍攝一系列「北埔鄉事」及鄰近新竹地方農事、廟會節慶等客家地域文化 的生活釆集。特别在不同政權迭變下,隱然於觀景窗後令人瑕想的鏡頭取景。
一個曾經過日本新興寫真思潮洗禮後的攝影者,他的影像思維是多面性的,除深具攝影美學之外,鄧南光在鏡頭取景下現實的比喻,隱約看到他悲憫的人性光輝,尤其在女性工作的群像,不斷呈現。從人的集體記憶及行動、姿態及光影捨取間的畫面張力,詮釋了一個掌鏡者深具智慧的觀 察與影像語彙的力道。
《朝日相機雜誌》1994 年 5 月號也有對他作品的介紹,並有下列的評價:
「台灣出身年青的鄧南光,於昭和四年 (1929 年)入學法政大學經濟學部,當時的東京正以「帝都復興」完成的時候,大正十二年的地震,跟隨之後逐年不斷的復興作業,大大地改變了東京的面貌,換言之,留 有近世代風情的『江戶時代』退出,出現了近代都會的『東京』。 不難想像急速變貌、充滿眩幻的東京,魅惑了這些年青人,年輕的鄧南光也無法例外。他大 學入學的時侯,加入攝影俱樂部成為會員,向《アルス?カメラ》、《月刊ライカ》投稿,多 次作品被編選入輯。但他的獵攝活動並不只僅此而以,精力充沛地走向銀座、淺草等東京的 街景,到處步行拍攝。一看到他那個時代的攝影作品,就可以體會了解,他努力吸收多彩多 樣的表現,嘗試在街頭速寫、俯瞰攝影、立體攝影上。
◎凝視浪漫1930s-1971
鄧南光鏡頭表現下女性婉約柔美的倩影,是日治時期登場的攝影家們中,少有又具有個人特質、鲜明的影像風格;尢其他「酒室風情」一系列女性作品,所表達「女給」(日治 陪喝咖啡或酒場對從業女性的通稱)含羞、姐妹淘間的情誼,在自然光線捕捉下,更生動真切!
◎極小相機 1958-1971
萊卡相機上的大光圈口徑的鏡頭,一方面能滿足鄧南光在追求攝影藝術,有別於他人的風格外,在有限光源下的目光游離,又能捕捉,瞬間女性生動自然的姿影,在民風尚屬保守的氛圍中,鄧南光脫俗又風流倜儻的影像述求,滿足他個人視覺慾望之外,也填補那被殖民、被壓抑,困惑的時代中,找出渲洩的出口。
另一個特色是,在等同身受的對等凝視交錯的對望下,那美感的距離;呈現出一種靜謐的美學觀看,是寬恕是恩寵,在攝影剎那的斷片取景中,抽離出鄧南光鏡頭下,獨特的人像風景。
◎文集
文集部分收錄封藏近50多年,鄧南光在編輯影會期刊上數十篇攝影評論、攝影技術等文章,豐厚了可讀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鄧南光先生 l907 年生於新竹縣北埔鄉,本名鄧騰輝。1930 年代,正是日本攝影思潮在轉換的時代。鄧南光在 l929 年遠赴日本,就讀於法政大學經濟系,參加該校的寫真俱樂部後,便與攝影結下了長緣。
鄧南光的影像語彙以街頭獵影方式為主,深受新興攝影的思潮的影響,尤其以新革命相機開發成功的小型 135 相機萊卡 ( Leica ) ,新的觀景器取景的機動技巧,拍攝了很多寫實且生動活潑的東京街景,例如「東京速寫 – 觀賞風景照的仕女」、「東京速寫 – 摩登仕女」等佳作,另又受到德國攝影家鮑羅.沃爾夫 ( Paul Wolff,895-1951 ) 的啟示,決定終生以萊卡相機來創作,作品充滿生機與浪漫。
l935 年回國後創設 「南光寫真機店」後,店的二樓時常聚集不少攝影同好,討論作品。1953 年,為提倡寫實主義的現代攝影,有別與中國攝影學會所強調的畫意風格,聯合同好李釣綸、蔡子欽、鍾錦清、楊天賜、詹炳坤、王金生等人創辦「自由影展」同人會,每週舉行一次攝影講習,每月舉行一次作品觀摩會。致力於推廣寫實攝影風氣的普及,建構對時代社會見證的意念,影響台灣攝影文化的發展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