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
商品详情
  •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小樹文化
  •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小樹文化
  •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小樹文化
  •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小樹文化
  •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小樹文化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小樹文化

¥60
-
+ 余量有限
  • 商品详情
  • 基本信息
  • 用户评论0
  • 用户咨询0
  •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培養7歲前孩子的12種感官,掌握學習優勢

    作者: 芭芭拉.派特森, 潘美拉.包德利  

     新功能介紹

    譯者: 周芸青

    出版社:小樹文化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4/09/2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30元


    ISBN:9789868923300

    叢書系列:華德福全人教育系列

    規格:平裝 / 176頁 / 30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美國年度親子媒體獎(iParenting Media Award)


      把握教養黃金期,7歲前教好了,不用擔心將來會變壞:

      善用華德福3個簡單教養法則,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你知道孩子是這樣誕生的嗎?

      孩子問:「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到那美麗的地球去呢?」

      天使回答:「你會知道的。」


      於是那個孩子就進入了夢鄉,伴隨著天上的十個月亮,他坐進了一艘小船。最後來到了一條從天上延伸到地上的美麗彩虹橋,於是他就從彩虹橋滑下來,從天堂降臨到人間,成為一個小寶寶,就開始了他在世間的旅程。


      認識孩子的本質,

      著重情感、意志和思想層面,

      才是完整的全人教育

      只追求智力的成長過程,沒有被音樂、文學、藝術陶冶過的心靈,將成長為一個沒有想像力的人,將會是個「不自由」的人。──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史代納認為,人有十二種感覺,涵蓋身、心、靈三方面,寶寶從誕生開始,就是用十二種感官來與世界接軌,像海綿般汲取各種資訊,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媒介。


      寶寶會哭會鬧是因為有他的需求,除了睡、餓、渴之外,環境的冷熱或音頻,在孩子尚未發育成熟時,都需要父母時時刻刻替孩子把關。


      芭芭拉是資深華德福教師,以自己多年的觀察和見解,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寫成這本給華德福家長的入門書,簡單實用的方法,把握零到七歲的教養黃金時期,讓孩子成為擁有健康身心靈的生命。


    三個簡單法則,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在家也可以「華德福」唷!


      ☆了解孩子的發展歷程:在對的時間,做對的要求,效果加倍又愉快。

      ☆了解保暖的重要性:孩子活動量大,體溫容易散失,做好保暖工作不僅有助身體發育,孩子將來也會善解人意。

      ☆了解規律的重要性:配合大自然,建立孩子每日、每週、每月、每年的生活節奏。


    育兒重點提醒:


      ▲我們是否在揠苗助長? 當孩子準備好時,他就會開始走路、講話。

      ▲讓孩子接觸到的一切物品盡量是天然的材質:包括衣服、玩具、家具、地板

      ▲孩子每日的作息是否規律?將孩子作息納入大自然的規律,將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


    名人推薦


      林佳龍前新聞局長

      張純淑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校長

      張宜玲海聲華德福中小學校長

     

    目錄

    前言       

    我的生活、工作、我們的孩子

    我父母的家                           

    我的家庭

    我的工作

    我們的孩子

    教出健康、快樂和有能力的孩子  

    開始成長

    溫暖的重要性                             happy+kids

    規律的重要性

    孩子的童年就是要玩

    從出生到兩歲半                         

    五歲到七歲

    孩子是遊戲的創造者

    培養孩子的十二種感官                kids+play

    意志感官                          

    知覺感 官                                

    認知感官

    有創意的規矩                          kids+group

    模仿和自律

    重新整頓空間

    清楚的訊息和選擇的限制

    有魔力的字眼:可以

    節奏

    治療孩子的行為

    對應孩子的行為

    發揮正向的力量

    引導

    結論

    芭芭拉的親子教室

    早上課程                                

    歌曲和韻文的範本

    虹橋生日故事集

    適合不同年齡層的童話故事

    手工藝指導

    附錄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什麼是人智學?

    收回

     

    這本書解答了父母的難題/林佳龍


      我的兩個孩子從幼稚園起,就在華德福學校的溫暖環境中成長。這個教育帶出了他們對學習、對生命的熱情,也讓我們為人父母者更深入地認識自我並渴求成長。大家都知道教育的重要,可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相對於台灣現行教育注重在成績和技能的展現,華德福教育很清楚,教育的對象不是冰冷的鐵板一塊,而是有意志、情感、思想的珍貴生命主體,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每個生命開展開來,讓我們人真正成為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而也因為生命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所以華德福教育的課程很貼切地依據人類的生命發展特質來設計,兼顧到兒童的身體發展、情感表達、心靈成熟度、和感官的呵護與發展。而且更特別的是,華德福教育雖然是為學齡孩童所設計的教育課程,但卻在過程中讓老師、家長和社群也同時跟著成長。傳統的家庭總覺得父母就是教導者,小孩就是受教者,小孩懂得沒有父母多。可是,華德福教育卻讓我們體認到,父母和小孩其實互為彼此的教導者和受教者。小孩就像是一位引領我們更成長、成熟的小天使,透過與小孩的互動,大人因此更了解自己在意志、情感、思想和個人的生命意義上需要成長補強的地方。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者史代納博士所提出的七年發展論將我們來到世界的頭21年分成三個段落,我們可以用善、美、真三個字來表達每個階段的教育核心,也可分別比喻成宗教家、藝術家、科學家的教育。這本書所探討的正是前7年善教育的宗教家階段,在我看來,這是當前教育工作甚至人類整體文化發展上最弱的部分。強調宗教信仰的傳統文化和信賴精神逐漸被建立在懷疑基礎上的物質科學教育觀所取代;而在這強調科學質疑精神的主流價值觀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也逐漸遞減。我們因此常看到家長和老師們在缺乏「信任基礎」的情況中孤獨地進行教育和教養工作。其實,越是在強調科學與多元價值的社會背景下,我們越需要看見建立彼此信任基礎的重要性,不僅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更需要在父母與教師之間。


      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就是以最平易的文字和務實的內容回答了這個時代父母和老師最困惑的難題,並且提供具體的行動方案。作者在多年前所提出的觀點,至今仍然非常契合這個時代的需求,就在於華德福理念是如此地扣緊了幼兒發展的本質。在變遷如此迅速,腳步如此快速的現代生活中,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一樣指引著為人父母的我們,時時看清楚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真正的需求是什麼!誠摯向大家推薦這一本書,相信它會為您的家庭帶來正向的改變力量。


    (文作者曾任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前新聞局長)

首页 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