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簡介
林裕森
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
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
序:自然的味道--酒中的幽幽涼蔭
壹 弱滋味
大半的青春全都揮霍在葡萄酒裡 了,才赫然發現辛苦習來的釀酒真理並非永恆唯一。需要一點缺憾與不足才能醞釀成平凡卻刻骨銘心的完滿滋味。香氣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麗的 光影。到處都是巍然聳立的神殿,如何才能在越來越擁擠的葡萄酒世界裡,換回一座樹林和一方涼蔭?
弱滋味
貼身的私密滋味
滄桑歲月的滋味
罰站的滋味
解密的滋味
階級的滋味
空靈的滋味
持久的壞年份
偏見的滋味
微生物的滋味
懶人的滋味
高密度之味
青春期的滋味
釀壞的葡萄酒與自然天成的美味
原根的滋味
貳 輕價值
只 需將葡萄酒當成佐餐飲料,讓它回到真實日常,回到美味自身,所有因著分級與聲望所建立起的精英品味與價格操弄,便要瞬時瓦解,逆反。就像大部分高級訂製服 都只適合收藏在衣櫥深處,在離我們最近的日常餐桌上,輕與淡自有價值,而大部分的稀世珍釀反成最笨拙,最該被遺忘的佐餐酒。
適合家中常備的葡萄酒
無需等待的陳年滋味
喝Semillon一杯如讀舒國治散文一帖
有點甜的通俗劇
喝白酒,度小月
薄酒來,不平凡的日常紅酒
紅加白
侍酒師的價值
二八.四八的省思
人生的滋味
夏多內的減重風
價格與價值
當侍酒師變成釀酒師
私觀點
人智學與科學,純釀與混調,單飲與佐餐,或甚至只是軟木塞與金屬蓋這些在葡萄酒裡看似彼此對反、相衝突的物與事,全都跟新舊世界之間的流動、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不可分離一樣,糾纏攪繞著傳統與創新的解構滋味。
葡萄酒的世界,世界的葡萄酒
時間的價值
混調與單一,歷史地理學的美味文本
品嘗的主觀與客觀
風生水起好酒來
舊世界的新創造力
地方風味與澳洲精神
氣象報告與桶邊試飲
白酒也要換瓶醒酒嗎?
黑色的白酒
雙腳踩踏出的美妙滋味
陳年滋味中的年輕夢想
萬紫千紅
關於封瓶
餐桌上的葡萄酒中心論
肆 飲酒小物
即使不可飲,幾個繞著葡萄酒的配件,或如紙鎮、菸灰缸、杯墊和皮囊這些看似不相干且微不足道的小物,卻像是一張隨手散記的購物清單,暗暗藏隱著遠方與過往的行旅記憶,或者,也像是在自己的肚臍眼裡,拼湊出一小片葡萄酒的玩樂圖。
布根地玫瑰
無用的葡萄酒試酒碟
有口皆杯的波隆酒壺
老酒的開瓶器
玻璃紙鎮與無法密封的橡木桶塞
波爾多的副產品?可露利
垃圾堆裡的寶藏?香檳金屬封蓋
旅行者的酒瓶?羊皮酒囊
葡萄酒的時光機
請把醒酒瓶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