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
商品详情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朗读违章 Illegal Architecture

¥110
-
+ 余量有限
  • 商品详情
  • 基本信息
  • 用户评论0
  • 用户咨询0
  • 都市夹缝空间中的人情与气息--
    当代亚洲都市里的隐匿秩序,来自日常最自然需求的纹理

      「违章建筑」是从都市夹缝中长出来的庶民生活体现,它是人民的建筑,勾勒出底层常民真实生活的纹理;它也是与人民站在一起的一百种方式,是从人的身体与生活出发的延伸。它是非法的小革命,是暂时的、游击式的,却萌生处处从不曾休止。它是都市底层生命力的成就具型。

      由阮庆岳策展、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的「朗读违章:王澍×谢英俊建筑展」,由王澍、谢英俊两位建筑师分别在城中艺术区的屋顶与后巷,以可快速拆卸组装的木构与利用常见的钢管鹰架,各设计了〈亦方亦圆〉、〈后巷桃花源〉两个作品。这两个作品在时间纵深上延续了两位建筑师持续以来的设计哲学,在空间的幅度上也不只呼应台北、台湾城市的违章现象,也呼应了隐藏在亚洲都市中的生活秩序。

      本书不只收录展览纪录,而是从展览作为核心出发,爬网两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与哲学,并邀请Marco Casangrade、褚瑞基、颜忠贤、巫祈麟、吴介祯等五位建筑师与建筑评论人与作品对话,试图在展览结束之后,透过书籍的形式持续激荡出从「违章」出发的能量,在这本书中,我们从朗读违章做为起点,进而阅读违章,阅读一种自下而上的空间生产∕伸展哲学。

      因此书中另以小册收录由建筑师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汪凝、李墨针对台北违章的进行空间、物质性及环境关系等三个层面做成「违章三法」分类研究,为阅读都市中的违章提供了清晰的理路取径。

      两位参展建筑师

      台湾建筑师谢英俊,2011年甫获颁以人道主义关怀著称的美国Curry Stone设计奖。从台湾九二一震灾开始投入灾区家屋重建,参与包含中国大陆四川大地震、台湾八八水灾等,长期致力于自然灾后的重建工作。相比于盖豪宅,他关心的始终是「70%人类的居所问题」。

      中国建筑师王澍,曾获2010年度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作品〈衰朽的穹隆〉获特别荣誉奖。他将工作室取名为「业余工作室」,认为「建筑设计只应该是一种业余活动,生活永远比设计更加重要」。

    本书特色

      ■ 以手机扫描书封底的QR code,即可观赏26分钟长的「朗读违章:王澍×谢英俊建筑展」展览花絮纪录片。镜头深入策展与搭筑过程,以影像完整捕捉「朗读违章」在都市夹缝空间中的人情与气息

    作者简介

    策画│阮庆岳

      现任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副教授暨系主任,曾为开业建筑师(美国及台湾执照);除教职外,同时创作文学、建筑评论及策展。

      文学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家》、《凯旋高歌》、《苍人奔鹿》、《秀云》等;建筑著作包括《屋顶上的石斛兰》、《建筑师的关键词》、《弱建筑》、《下一个天际线:当代华人建筑考》等逾20本。

      曾获台湾文学奖散文首奖及短篇小说推荐奖、巫永福2003年度文学奖、中央日报短篇小说奖、台北文学奖文学年金、2004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2009年亚洲曼氏文学奖入围等。

    执行│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

      2007年,「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在建设事业的本体上成立,希望以建筑、艺术与文化为切入角度,全方位创造优质生活空间,将关怀的主体由小众环境,拓展到群体环境建构的理想状态。

      本于建筑领域之知识与资源,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结合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及文化工作者等各种跨领域专业,致力于城市环境之关怀与发展,并延伸至艺术、创意产业培力,透过展演、演讲、学术论坛、讲座、出版等方式,营造艺文创作与城市生活的活络关系,激发并提升人们对生活美学的想象与实践,使艺术与文化的发芽滋长,在以建筑为本的基础上,获得相互渗透与多方位推进的互动与行动平台。

      基金会于2007年起陆续举办「明日博物馆」系列展览、国际建筑论坛及大型演讲;并从2009年开始透过动画、电影、装置等不同的建筑展览型态,试图以另一种观察建筑的角度(Alternative Architecture),为台湾建筑注入新的触媒;2010年起正式推动〈都市果核计划project urbancore〉艺术创意进驻闲置空间计划,为都市再生投注民间的观点与活力。

    名人推荐

      「第一次,我们可以尝试用诗意的眼光近距离仔细阅读违章这件事,这种相对柔情的凝视方式,让从原罪中释放出来的违章建筑,有机会可以用舒缓的节奏自我倾诉,使整个城市了解--它与所有人都有关,而且那是超越一切政治、法令、权力纠结之上的问题」--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李彦良

      「建筑是一种记号,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讯息的传递;……建筑是何物?表象语言又是什么?这些都成为让人无尽探询的哲学提问,也成为一种源源不绝的灵感来源。」--日本森美术馆馆长 南条史生

      「向违章致意,是期待提醒权力者与专业者,在介入与决定他者的生活空间时,要能真正有敬意地去了解现实,并同时能对使用者的在地智能与需求,有着谦虚的学习态度。」--策展人 阮庆岳

      「当我第一次到台北时,看到如此大量的违章建筑,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后卷土重来,我忍不住要欢呼了。这是人性的胜利,是自下而上的建筑学的胜利。」--建筑师 王澍

      「违章建筑就是弱建筑,非常精准适当懒惰,试图用最小的气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违章极具个性与自然界的天性,消逝和花开繁荣皆可时刻并存。」--建筑师 Marco Casagrande

      「『朗读违章』暗示了现代人的困难--他总是成为系统及权力下的被压迫者,以及他愤而反叛的过程。」--铭传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褚瑞基

      「策展人和建筑师用极巧妙的技术性犯规。在俗艳寻常的城市长出不可思又不可议的枯枝般的诗意建筑。呼应了鹰架桁架比真屋价更神…或违章建筑比不违章建筑更杀…」--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副教授 颜忠贤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台湾社会,违章建筑应该被视为一种对资源分配不公的挑战,一种抵抗的姿态,以及运动的策略。」--建筑师杂志编辑 吴介祯

      「本展在阮庆岳自言『举着红旗反红旗』下,出色好看,细究暗地翻覆了层迭公部门和个人意志渐次深化的讨论空间。在现今台北公办艺术圈被高票价国外已故大师们商业中介围剿烟硝中,奇袭成功。」--独立撰述 巫祈麟

    目录

    【序】 违章的诗性与灵魂∕李彦良(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The Poetry and Soul in Illegal Architecture
    Aaron Y. L. Lee, Executive Director,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推荐序】 记号与文脉∕南条史生( 日本森美术馆馆长)
    Sign and Context
    Fumio Nanjo, Director of Mori Art Museum

    策展人∕阮庆岳
    The Curator ∕ Roan Ching-Yueh
    参展建筑师∕王澍
    Participated Architect ∕ Wang Shu
    代表作品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二期工程
    REPRESENTATIVE□WORK 1: China Academy of Art, Xiangshang Campus, Phase II
    代表作品2:宁波博物馆
    REPRESENTATIVE□WORK 2: Ningbo Museum
    参展建筑师∕谢英俊
    Participated Architect ∕ Hsieh Ying-Chun
    代表作品1:川震杨柳村重建
    REPRESENTATIVE□WORK 1: The Reconstruction of Yangliu Village after the Sichun Earthquake
    代表作品2:88 水灾家屋重建
    REPRESENTATIVE□WORK 2: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ousing after the 88 Flood

    「朗读违章」策展人与参展建筑师介绍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urator and the Two Architects
    朗读违章------与都市中隐藏秩序的对话
    Illegal Architecture: the dialogue with the hidden order from the cities

    【内附小册】
    违章三法:台北都市违章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李墨、汪凝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Illegal Architecture: the study of illegal architecture in taipei ∕ Lee Mo, Wang Nin from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Art, China Academy of Art

    【阅读-朗读违章】
    策展论述∕阮庆岳
    Curatorial Concept: Roan Ching-Yueh
    展览作品:亦方亦圆∕王澍
    Work Of Wang Shu: Squarely Sphering
    展览作品:后巷桃花源∕谢英俊
    Work of Hsieh Ying-Chun: Arcadia in the Back Alley

    【评论】
    向违章致意∕阮庆岳
    Salute to the Illegal Architecture ∕ Roan Ching-Yueh
    违章是一种关乎存在感的建造实践∕王澍
    Illegal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Self-constructed Building Related to the Sense of Existence ∕ Wang Shu
    台湾城市因何而死?因何而生?∕谢英俊
    For What Do Taiwan’s Cities Live and Die? ∕ Hsieh Ying-Chun
    违章建筑∕马可卡萨格兰
    Illegal Architecture ∕ Marco Casagrade
    「朗读违章」的阅读一二∕褚瑞基
    After Reading ”Illegal Architecture” ∕ Ray. S. C. Chu
    朗读违章的幻觉式的梦幻∕颜忠贤
    Hallucinatory Illusion of Illegal Architecture ∕ Yen Chung-Hsien
    朗读违章:庶民对建筑的占领∕吴介祯
    Illegal Architecture: the occupation of architecture by the general public
    举着红旗反红旗之「朗读违章」∕巫祈麟
    The ”Illegal Architecture” of Holding up Red Flags to Oppose Red Flags ∕ Nikita Wu

    对谈:人民的建筑-与人民站在一起的一百种方式
    First Open Dialogue: the one hundred way to stand with the people
    对谈:人民的建筑-身体与生活的延伸
    Second Open Dialogue: the extension of body and life
    「朗读违章」执行单位简介: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The Introduction of JFAA

    团队名单 List of Executive Group for “Illegal Architecture”
    特别感谢 Acknowledgement

    推荐序

    记号与文脉

      艺术与建筑的界线已经变得越来越暧昧。这是因为,艺术当然不仅限于绘画、也不止于雕刻,而是对事物的一种看法与见解,是一种概念。因此所呈现出来的结果,不管是各种媒介、素材或是形态,都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艺术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思考方式。

      建筑是设计之王。设计其实有其原始的本意、目的与用途;但现今的建筑也一样,原本的用途越来越趋于暧昧。建筑是一种记号,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讯息的传递;但是现在的呈现方式却逐渐走向一种过度激烈的形象,越来越成为一种艺术性的表现。

      这次的展览,是以1970 年代左右遍布在各街道上的建筑为主题所呈现的展示。有以植物来表现一种装置艺术,也有在实际的建筑空间内装置三温暖浴室,另外有将雕刻般的家具布置在建筑空间的内部等,还有的是在既有的屋顶或顶楼上再层迭上建筑物体,或是将建筑体本身加以切割雕塑、拆解分化,或是消除后再加上其他的东西。

      此次的展出中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以建筑与建筑之间为一个展演平台的作品,在空中构筑出一片地板,而不是包覆一个空间。虽然创作者的主张是呈现一个房间,但实际上却并非是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只是一个寄生在建筑物上的记号,消灭了空间里与外的界限,是一种非建筑也非空间的语言。这样空间的发想是一种建筑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这个作品的象征衍生出了一连串的意义,既是内部与外部的重新定义,是空间与机能的重新定义,也是生活空间与象征性空间的一种关系;那么,建筑是为何物?表象语言又是为什么?这些都成为让人无尽探询的哲学提问,也成为一种源源不绝的灵感来源。

      飘浮在空中的建筑在过去也有几个例子。特别是1960 年代日本所提出的「新陈代谢metabolism 建筑」概念,是以生活空间往空中伸展为概念而定调。而后建筑师们又朝着建筑与都市所产生的持续关系中发展,探讨都市中公共建设(infrastructure)问题,将眼光拉向将建筑与都市视为一个长久生存的生命体的未来。我也是以这样的远大视野来看待这次的展览--都市与建筑的相互融合,内部与外部的角色对换,光与影立场的互让与结合。

      「环境」是当今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二氧化碳的增加,绿化的现象,能源问题等等,存在着大量的课题。其实都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垃圾,对于我们未来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所以相对地来说,艺术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或许什么作用也没有。或是应该说是无论大小艺术都可以发挥它的本质。但这只是看待问题方式的不同罢了。艺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视觉语言来阐述问题的存在。这也就是这次展览赋予出来的文脉(context)。

      现在我们必须舍弃自古以来既有的固定概念、定义与常识,放远眼光注意横跨在界限上所产生的新实验,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些远大的眼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将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条道路。建筑、艺术与社会问题等之间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关系,这些事物也不断地发出讯息。我们必须深入地去探讨、面向社会上的问题,然后敏锐地观察未来的新视野。这次的展览,不就是应该以如此宽广的视野来观赏吗?

    南条史生(日本森美术馆馆长)
    六月二十五日 写于漂浮在不确定性的海洋的东京

    作者序

    违章的诗性与灵魂

      在屋顶或后巷长出的非正式空间,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或许是因为每当谈到「违章」,会让许多人想要高举政治与制度的革命旗帜,使得它在物理空间上跟我们距离很近,但在概念上,却很远。第一次,我们可以尝试用诗意的眼光近距离仔细阅读违章这件事,这种相对柔情的凝视方式,让从原罪中释放出来的违章建筑,有机会可以用舒缓的节奏自我倾诉,使整个城市了解--它与所有人都有关,而且那是超越一切政治、法令、权力纠结之上的问题。

      为了满足生活需求而努力是人类的基本意识、建造居所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被定义为违章的生活建造物是一种介质,让我们重新把「建筑的道理」摆回关注的中心位置。每个人都是建造者,不论是一本书、一台车、一种朋友......都在构筑因人而异的生活样态,如果每一座违章都是一种对于住居的自我主张,或许,它也提醒了台北人进一步思考:是谁掌握了定义生活的主权?以及如何对生活的经营自我负责?

      台北不是在规规矩矩、整体规划的开发过程里面一次发展到位,人们扮演独立的生活开发者,让城市的面貌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而这些生活的现场就像是微型创意基地,组合成一个多元发声的台北。基金会曾与许多国际建筑师合作,他们不约而同地对于台北能够容纳这么多自发性的建筑行为感到讶异,为了解决需求,人们运用智慧、简易的资源不断扩充各种可能性,让这个城市相对于许多国际大都会更显得充满生命力。

      在这样的城市性格上,基金会看见自己对于环境价值的责任,台北面对着下一个课题:如何在保有活力与有机性的同时,推动质量提升的观念及可能性?我们透过建筑、艺术、文化议题,努力为城市生活开发新的可能与机会,鼓励城市居民在进行建筑行为时,也能具有美学意识,并且能够了解要让台北变成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城市,不一定需要依赖大型的开发计划,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就能做到,而第一步或许就是用全新的眼光再次注视身边习以为常的风景。

      感谢策展人阮庆岳老师、王澍建筑师、谢英俊建筑师,用洞察的眼光带领台北看见城市隐逸的诗性与灵魂,更感谢所有曾经为「朗读违章」付出心力或关注的人,一个以违章为名的展览,要如愿举办确实不易,我们必须跨越制度、技术、观念等各种距离,虽然有形的建造物终究必须面对空间的时效,因此展览有期,然而,对于生活经营的价值,却是需要被持续关怀的核心,谨以此书的出版作为理念的延续,我相信,我们终能够一步一步地找到建筑更积极的意义。

    李彦良(财团法人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首页 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