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
商品详情
  • 芭芭拉.曼聶爾《城市與電影》群學

芭芭拉.曼聶爾《城市與電影》群學

¥112
-
+
  • 商品详情
  • 基本信息
  • 用户评论0
  • 用户咨询0
  • 城市與電影

    Cities and Cinema

    作者: 芭芭拉.曼聶爾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Barbara Mennel

    譯者: 高郁婷, 王志弘

    出版社:群學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9/03/1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00元


    ISBN:9789869470896

    叢書系列:SCS空間與都市研究譯叢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電影> 電影總論


    內容簡介

    城市電影,為那些認得自己的城市,以及城市對他們而言宛如遙遠夢想或夢魘的人,製造了幻想。電影重塑城市規劃者的希望,卻再造了城市居民對於現代都市的恐懼。分析城市電影可以回答都市研究的叩問嗎?城市電影提供了什麼樣的未來願景及過去意象?城市電影經歷了什麼變化?


    《城市與電影》召喚都市理論和電影研究對話。第一篇依照歷史順序,分析三種重要的城市電影類型,每一種類型都與特定城市有關:威瑪共和的城市電影、洛杉磯的黑色電影,以及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電影的巴黎意象。第二篇討論了都市研究的社會-歷史主題。首先是電影產業和個別城市的關係,接著是描繪飽受戰爭荼毒及分隔的城市,最後是都市科幻小說中,烏托邦和惡托邦的電影表現。最後一篇則是在全球化世界中,協商認同與地方的問題:從貧民窟與族裔聚居區,轉移到男女同性戀慾望的城市場景,最後以跨國電影實踐裡的全球城市再現作結。


    城市和電影之間的連結是現代性。現代性解釋了城市電影通過全球化過程而產生的大變遷,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從國族電影的象徵,發展成為跨國電影實踐的優勢位址。本書允為電影研究、都市研究及文化研究學生與研究者的關鍵讀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芭芭拉.曼聶爾(Barbara Mennel)


    任職位於蓋恩斯維爾(Gainesville)的佛羅里達大學,擔任日耳曼與斯拉夫研究系,以及英語系電影與媒體研究學程的德國研究暨電影研究助理教授,撰有《電影與文學之受虐狂與酷兒慾望再現》(The Representation of Masochism and Queer Desire in Film and Literature, 2007)。


    譯者簡介


    高郁婷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目錄

    圖目錄

    謝誌

    導論:電影創世神話或「火車效應」


    第一篇

    1  現代性與城市電影:柏林

    2  黑暗城市與黑色電影:洛杉磯

    3  愛之城:巴黎


    第二篇

    4  城市電影產業:香港

    5  廢墟之城與分隔之城:柏林、貝爾法斯特與貝魯特

    6  烏托邦和惡托邦:夢幻與虛擬之城


    第三篇

    7  族裔聚居區與西語區

    8  城市是酷兒遊樂場

    9  全球城市與全球化中的城市

    結論:從「火車效應」到「貧民區效應」-如何做更多研究

    註釋

    參考書目

    片單

    索引


首页 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